china.com

诗词
首页 > 典故 > 唐玄宗在位时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何?

唐玄宗在位时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何?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内部矛盾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部队。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754年,安禄山奉命入长安,玄宗由是更信任安禄山《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答曰:“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又言“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就如李泌所说:“假如当初封赏给安禄山的不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而是给他百里之国,也就不会谋反了。”遗憾的是,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言论、加之玄宗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于他。如此玄宗更崇信安禄山。王忠嗣因此出局,唐朝也就失去了制约安禄山的重要力量。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相关文章

更多
  •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个流域的水?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启示

    大禹是一位传世的英雄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治理了洪水泛滥的疆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和启示,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大禹治水的地域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富有灌溉资源的一条河流。

  • 古代诗人谁因父亲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诗人李贺,因为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科举。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举办的乡试,并作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一举得中。年底他便可以赴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正当李贺意气风发,准备大展宏图时,却被小人“所伤”。随着李贺名气逐渐增大,嫉妒他的人在外放出流言:李贺的父亲名李晋肃,“晋肃”与“进士”谐音,李贺考进士就是对父亲的大不敬。

  • 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 究竟讲了些什么?

    毛遂自荐(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现比喻自告奋勇任某项工作。

  • 卧薪尝胆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发生在什么时期?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陈宫为什么投靠吕布?

    陈宫是吕布的首席谋士,在徐州之战时,吕布战败,陈宫不愿投降曹操,被曹操所杀,然而陈宫之前是在曹操麾下效力的,为什么要投奔吕布?就算不愿意跟随曹操,也可以投奔其他人,为什么一定要投奔吕布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陈宫对曹操不满陈宫背叛曹操,主要是对曹操不满,曹操为人我们知道,他很狡诈,也很霸道,这一点是陈宫对他最不满的地方。

  • 陈宫和曹操很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陈宫和曹操是一对令人纠结的人物。两人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陈宫为了救曹操抛家舍业跟随他一同亡命天涯。而曹操对他信任有加,喜欢梦中杀人、对谁都没有安全感的曹操却在逃跑路上和陈宫“行数里”,共同“投宿”,并且“先睡”,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陈宫,可以看出陈宫和曹操关系有多铁。但就是那么一对过命的兄弟却最终反目成仇,成为不死不休的仇家。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的情感?

    李煜自号莲峰居士,他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南唐末代的国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在李煜被毒死之前写的,写完这首诗三年之后被唐太宗毒死,所以可以算得上是李煜的绝命词。这首诗之所以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是因为这些字里行间象征性的比喻,将心中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刻画了李煜心中的亡国之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眷恋。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什么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长歌行汉乐府是几年级学的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 李世民最爱杨妃还是长孙皇后?为什么?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应该是长孙皇后。总结来说,李世民比较爱最爱的女人也就四个:徐惠妃、长孙皇后、武则天、大杨妃。如果要在这四个女人当中选择一个的话,那必定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就再也没立过皇后,两个人的情谊是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而且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值得被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

  • 李世民最爱的3个女人都有谁?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李世民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统治了中国长达23年之久。在他的后宫中,有三位女子备受人们关注,她们分别是武则天、杨贵妃和长孙皇后。那么,李世民最爱的三位女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世民和这三位女人的背景。武则天是唐朝的一位女皇,她曾经担任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皇后,后来又成为了唐朝的女皇帝。杨贵妃则是李世民的宠妃之一,被誉为“四美之一”。

  • 南唐与唐朝什么关系?南唐是李世民的后裔吗?

    从政权交替而言,南唐和唐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南唐不是李世民的后裔,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起的一支政权,许多人知道这个国家都是通过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因为名字当中都有一个唐,所以许多人喜欢拿南唐和唐朝作比较。而南唐君主都自称是李唐的后代。南唐是五代十国之一,937年建国,975年灭国,一共存在了39年。南唐曾经也非常强盛,是十国当中唯一能够威胁中原五代的强盛王朝。

  • 在中国历史上,国号“唐”的朝代有几个?唐朝和南唐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国号“唐”的朝代不止一个,一共有三个。虽然这三个朝代国号都是唐,但是为了后世能够区分清楚,史称“唐朝”、“后唐”、“南唐”,这三个国号都是唐的朝代有何关系?或者根本毫无关系?公元618年,唐高祖逼迫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退位,唐高祖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唐高祖在位初年,华夏大地仍然群雄割据,唐太宗带领手下文臣武将扫荡群雄,成功统一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