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

诗词
首页 > 名句 > 少壮不努力出自哪首诗?出自于哪首诗?

少壮不努力出自哪首诗?出自于哪首诗?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相关文章

更多
  • 杨万里描写荷花的诗句

    1、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好诗入骨髓!一生必背的诗词名句有哪些?值得背诵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心中一首诗,诗吟在梦里。是诗还是梦?似梦又似诗。醒时诗如梦,梦里醒若诗。人生是个梦,同是一首诗。一朝梦断时,诗梦两不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一生必背的诗词名句,每一句都足够惊艳。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哪一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出自岳飞《满江红》。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什么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它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比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像大海里的水和巫山的云,其深刻和美丽举世无双——除了他的妻子,没有一个女人能让诗人动心。诗人通过人间“海水”“巫山云”的美景,表达了对爱妻始终不渝的感情,表现了昔日夫妻的美好感情。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样的故事背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谚语。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传世广为吟诵。意思是指人难免一死,但要对得起历史。

  •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 究竟讲了些什么?

    毛遂自荐(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现比喻自告奋勇任某项工作。

  • 陈宫为什么投靠吕布?

    陈宫是吕布的首席谋士,在徐州之战时,吕布战败,陈宫不愿投降曹操,被曹操所杀,然而陈宫之前是在曹操麾下效力的,为什么要投奔吕布?就算不愿意跟随曹操,也可以投奔其他人,为什么一定要投奔吕布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陈宫对曹操不满陈宫背叛曹操,主要是对曹操不满,曹操为人我们知道,他很狡诈,也很霸道,这一点是陈宫对他最不满的地方。

  • 陈宫和曹操很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陈宫和曹操是一对令人纠结的人物。两人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陈宫为了救曹操抛家舍业跟随他一同亡命天涯。而曹操对他信任有加,喜欢梦中杀人、对谁都没有安全感的曹操却在逃跑路上和陈宫“行数里”,共同“投宿”,并且“先睡”,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陈宫,可以看出陈宫和曹操关系有多铁。但就是那么一对过命的兄弟却最终反目成仇,成为不死不休的仇家。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的情感?

    李煜自号莲峰居士,他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南唐末代的国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在李煜被毒死之前写的,写完这首诗三年之后被唐太宗毒死,所以可以算得上是李煜的绝命词。这首诗之所以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是因为这些字里行间象征性的比喻,将心中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刻画了李煜心中的亡国之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眷恋。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什么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长歌行汉乐府是几年级学的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 李世民最爱杨妃还是长孙皇后?为什么?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应该是长孙皇后。总结来说,李世民比较爱最爱的女人也就四个:徐惠妃、长孙皇后、武则天、大杨妃。如果要在这四个女人当中选择一个的话,那必定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就再也没立过皇后,两个人的情谊是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而且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值得被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

  • 李世民最爱的3个女人都有谁?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李世民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统治了中国长达23年之久。在他的后宫中,有三位女子备受人们关注,她们分别是武则天、杨贵妃和长孙皇后。那么,李世民最爱的三位女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世民和这三位女人的背景。武则天是唐朝的一位女皇,她曾经担任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皇后,后来又成为了唐朝的女皇帝。杨贵妃则是李世民的宠妃之一,被誉为“四美之一”。

  • 南唐与唐朝什么关系?南唐是李世民的后裔吗?

    从政权交替而言,南唐和唐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南唐不是李世民的后裔,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起的一支政权,许多人知道这个国家都是通过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因为名字当中都有一个唐,所以许多人喜欢拿南唐和唐朝作比较。而南唐君主都自称是李唐的后代。南唐是五代十国之一,937年建国,975年灭国,一共存在了39年。南唐曾经也非常强盛,是十国当中唯一能够威胁中原五代的强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