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术猪云苓泽泻生薏仁焦麦芽茵陈范志曲广皮酒炒桑枝砂仁 卷十一 痞气 江(左)嗜饮中虚,气失旋运,水谷之气,不化为津,转化为痰。痰阻营卫,寒热交作,必得便解粘腻,痰尽方舒。食入后中脘久痞。脉形濡弱。脾胃愈亏,则浊痰愈甚,前人有见痰休治痰之说,宜以脾胃为本。 别直参(另煎冲一钱)炒于术(二钱)陈橘皮(一钱)炒竹茹(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生薏仁(三钱)炒枳实(一钱)缩砂仁(五分后下)生熟谷芽(各一钱五分) 李(左)肝木不和,腹胀脘痞不纳,时发时止,甚则心神恍惚。脉左关独弦。此厥气失疏,风阳扰攘也。 金铃子白蒺藜广郁金广皮砂仁白芍制香附炒枳壳朱茯神炒枣仁香橼皮袁(右)痞满大退,而少腹滞坠不舒。此气湿不泛于上,而压于下。再为疏通。 制香附薤白头云茯苓陈皮沉香片整砂仁制半夏建泽泻煨天麻猪苓二诊少腹滞坠已舒,而右胁胀满。无非痰气窒塞。 制半夏制香附栝蒌仁淡干姜川雅连云茯苓炒竹茹薤白头白金丸姜(左)气虚湿痰内阻,营卫不克宣通。往来寒热,误投阴腻之物,寒热虽止,而脘痞少腹满,腿肢作酸。 此阳气不克营运。恐成胀病。 上安桂(三分饭丸)制香附(二钱)制半夏(二钱)薤白头(三钱)连皮苓(三钱)山楂炭(四钱) 半硫丸(八分药汤送下) 陆(左)胃气渐开,而食入后每觉痞满,片刻即舒,平日往往涌吐酸涎。舌苔虽渐化薄,而尚嫌黄浓。良以中阳不足,湿痰不克运化。拟温理中阳。 奎党参(二钱)蜜炙干姜(三分)生薏仁(三钱)橘白(一钱)泽泻(一钱五分)炒于术(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玫瑰花(去蒂二朵) 二诊补气温中,舌苔化清。的是中虚湿热不克旋运。但时为不寐,良以胃有湿痰,胆寒肝热也。 台参须(八分)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广藿香(一钱五分)炒枳实(八分)姜竹茹(一钱) 白茯苓(三钱)生熟谷芽(各一钱)缩砂仁(四分)玫瑰花(二朵) 某不纳不饥,稍稍纳食,中焦如阻,泛酸欲吐,寤难成寐。脉细濡,关部带滑。此湿热郁阻中州,致脾清不升,胃浊不降。六腑以通为用,宜辛以开之。 制半夏干姜茯苓焦麦芽竹茹上广皮川连泽泻佩兰叶二诊辛开苦降,中脘较舒,泛酸呕吐之势稍缓。然犹杳不思纳,略进稀糜,尚觉胀满,腹中攻撑不和,大便不解,寤难成寐。脉右部弦滑。胃府之气,略得通降,而肝肠暗动,遂令木郁土中。前法再参平肝泄木。 川雅连(淡吴萸同炒)制半夏茯苓神金铃子延胡索广陈皮炒枳壳炒竹茹三诊胀满较舒,痞阻稍松,吐出稠痰,寤得成寐,饮食得以渐进。但脉象尚带弦滑,舌红苔黄。肝胃不能和洽,从效方再望应手。 川楝子制香附茯苓神制半夏鲜竹茹延胡索小青皮薤白头左金丸四诊两和肝胃之气,似觉稍和,而胸脘仍然胀满,心胸之间,时觉烙热,痰中带红。脉左寸关带弦,尺部数细,右寸关弦滑,尺部坚硬,舌苔白腻,而底质带红。前人谓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心胸烙热者,良由肝胃之气不和,气郁生火,气之所在,即火之所在也。再理肝胃之气,而和肝胃之阴。 金石斛白蒺藜蜜炒青皮黑山栀郁金半夏曲金铃子土炒白芍炒杏仁竹茹五诊脉左寸关弦象稍退,右关脉弦滑亦稍柔和。胀满渐舒,略能安谷。再从肝胃调和。 金石斛制半夏杭白芍茯苓炒香豉金铃子广陈皮白蒺藜山栀降香六诊两关弦象稍柔。胃纳亦日见起色,胀满已舒。但舌苔中心浓,微带黑色。仍当从于肝胃议治。 制半夏金石斛白芍白茯苓黑山栀薄橘红沉香曲丹皮炒杏仁炒竹茹某中气虚弱,不饥不纳,二便不利,中脘痞阻,卧难成寐。脉细而滑,口腻苔浊。湿热郁阻,升降失司。拟开上焦。 制半夏郁金川雅连光杏仁炒枳实广陈皮干姜薤白头佩兰叶栝蒌皮炒竹茹二诊中脘痞阻,饮食不进,口腻痰多。脉象濡滑。浊阻胃中。先为通降。 藿香制半夏金石斛广皮茯苓佩兰叶川朴大腹皮栝蒌皮枳实鲜佛手竹茹三诊通降胃府,仍然不纳,略一进谷,辄中脘不舒,味变酸浊。脉象濡滑。痰湿闭阻胃口。再降胃化痰,而宣气郁。 香豆豉炒杏仁黑山栀栝蒌皮降香屑(四分)上川朴制半夏炒枳壳生姜汁四诊脉象濡细,重按少力,舌苔白腻不化。不纳不饥。中气不足,不能化浊。再扶持中气,而展胃阳。 人参须制半夏橘白佩兰叶炒谷芽益智仁云茯苓玫瑰花鲜竹茹砂仁(二粒) 五诊扶持中气,而展胃阳,稍能知饥安谷。药既应手,宜再扩充。 人参须(八分)淡姜渣(三分)茯苓(三钱)佩兰叶(八分)玫瑰花(二朵)益智仁(六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白(一钱)焦麦芽(二钱) 六诊胃气虽得稍醒,然略一多纳,气辄上冲。脉濡细,右关带滑。中气不足,不能运化,以致湿热结聚,通降无权。拟苦辛开通。 制半夏(一钱五分)川连(四钱)藿香(一钱五分)枳实(一钱)佩兰叶(一钱)橘皮(一钱) 干姜(二分)茯苓(三钱)竹茹(一钱) 卷十一 积聚 (附瘕) 左中脘聚形,形如覆碗,按之作酸,至卧则气从上逆。此痰气结聚,阳明太阴之滞,阻而难降,不易图治也。 制半夏连皮苓瓦楞子橘红九香虫大腹皮淡干姜薤白头枳壳砂仁某左胁下聚形窒碍气机,甚则攻冲入脘,胀满不舒,似觉气自左升,不能右降,而仍还于左,冲入胸中,则似觉火逆,所谓火而不泄为阳,抑而不舒为气也。 制香附杭白芍朱茯神川石斛青皮金铃子白归身白蒺藜香橼皮马(左)少腹偏左聚形,食入胀满,色夺形衰。脉迟苔白。此情志抑郁,木不条达也。致气湿瘀滞,酒积不行,名曰积聚。恐元气耗损而入损门。 上官桂制香附金铃子楂炭延胡索砂仁末广陈皮连皮苓泽泻猪苓左少腹结聚有形,按之坚硬。脉沉而弦。此气寒交阻,恐成胀病。 酒炒归须(二钱)乌药(一钱五分)楂炭(三钱)酒炒赤苓(一钱五分)制香附(二钱)郁金(一钱五分)桂枝(五分)酒炒延胡(一钱五分)金铃子(一钱五分)炒蓬术(一钱五分) 徐(右)结块坚大如盘,推之不移。气寒血滞,与肠胃汁沫相抟,未可轻视。 川桂木延胡香附白术炒蓬术(一钱五分)两头尖归须乌药楂炭野水红花子二诊结块稍软,而频咳气逆。此兼感新邪,药宜兼顾。 桂木金铃子延胡苏梗当归须乌药楂炭两头尖前胡蓬术荆三棱杏仁香附某中脘结块,按之不甚痛。脉象沉滑。此痰湿流入分肉之间。 制香附制半夏广皮台白术青葱管白茯苓旋复花猩绛指迷茯苓丸郁(左)时病之后,左胁下癖块胀大,腹满不舒。脉弦滑,苔白。脾土不运,胃络阻滞。拟宣通气血,参以运土。 川桂木(六分)焦麦芽(四钱)猪苓(二钱)范志曲(二钱炒)南楂炭(三钱)广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当归炭(一钱五分)台白术(二钱)延胡索(一钱五分) 二诊癖积稍收,腹仍胀满。胃络不宣,生化因而不及。再宣通胃气,运土理湿。 川桂木(五分)台白术(二钱)范志曲(二钱炒)猪苓(二钱)泽泻(一钱五分)南楂炭(三钱) 焦麦芽(四钱)川郁金(一钱五分)茯苓(三钱)炒枳壳(一钱) 贾(右)瘕聚有形,甚则上冲胸脘,寒热往来。恐延入损途。 醋炒柴胡(四分)归尾(一钱五分)延胡索(一钱五分酒炒)制香附(二钱打)白芍(一钱五分)金铃子(一钱五分切)广皮(一钱)柏子仁(三钱)砂仁(七分)台乌药(一钱五分) 右腹中作痛,少腹聚形,经事当至不至,面色萎黄。脉形沉迟。此寒入胞门,与肠外之汁相抟,石瘕之属也。须耐心善调,勿得急切攻夺。 当归须川桂木广郁金台乌药韭菜根(七钱)南楂炭金铃子制香附延胡索(醋炒)两头尖(三钱)野水红花子(三钱) 某胁下结块。 香附(五钱)吴萸(三钱)青皮(五钱)乌药(五钱)木香(五钱) 上五味研粗末,麸皮一升姜三片葱三茎同炒,火起用陈酒喷,炒干,置洋布包内熨痛处,稍冷再炒,至焦而弃。 卷十二 痿 潘(左)两足软弱,步履不便,肌肤作麻,中脘痞满,恶心欲呕。脉象糊滑,苔白微腻。湿郁胃中,胃为十二经之总司,胃病则不能束筋骨而利机关,所以足膝软弱,痿症之情形也。当取阳明。 制半夏(一钱五分)生熟薏仁(各二钱)云茯苓(三钱)川萆(二钱)汉防己(一钱五分)台白术(一钱五分)焦苍术(一钱五分)上广皮(一钱) 二诊寒湿停阻胃中,呕吐恶心,频渴欲饮,咳嗽则少腹两旁牵痛,四肢脉络不舒。盖寒湿内阻,则清津不升,故口渴。阳明病则脉络不和。再温运湿邪,而降阳明。 制半夏(二钱)木猪苓(二钱)台白术(一钱五分)川桂枝(五分)白茯苓(四钱)建泽泻(二钱) 炒竹茹(一钱)老生姜(一钱先切)王枢丹(五分研末先调服) 三诊脉络稍和,略能安卧,恶心呕吐口渴俱觉减轻,胸中如有物阻。脉象沉弦。寒湿停饮,阻于阳明,大便不行,不得不暂为控逐也。 制半夏(二钱)台白术(一钱五分)上官桂(五分)泽泻(一钱五分)云茯苓(四钱)大腹皮(一钱五分)陈皮(一钱)老生姜(一钱)木猪苓(二钱)控涎丹(八分先服五分不行再服三分姜汤下) 四诊脉沉弦稍起,呕吐大减,施化得行,口渴较定。然胃病则土难御木,风木大动,机关脉络失和,四肢痿软。急为柔养脉络,而和营液。 土炒杭白芍(三钱)炒宣木瓜(一钱五分)酒炒当归身(二钱)鲜苁蓉(酒洗淡六钱) 炙黑甘草(五分)天冬(三钱)肥玉竹(三钱)阿胶珠(三钱)火麻仁(三钱) 左呕吐痰涎,泄泻甚多,府中郁阻之湿,得以开通,水气一层,今可幸免。而两足仍然肿胀,足膝痿软诚恐在下之湿,延成痿症。再取阳明。 生薏仁赤白苓陈皮制半夏猪苓炒黄柏汉防己泽泻川桂枝某腿股烙热不能步履,手指作麻。此肝火陷下,阳乘阴位,痿症情形也。 全当归黑豆衣泽泻生薏仁虎潜丸汉防己女贞子白芍粉丹皮邵(左)大病之后,湿恋阳明。身热不退,腿足痿软,不能步履。有难复之虞。 汉防己大豆卷泽泻米仁独活桂枝川萆赤白苓制半夏杏仁泥二妙丸二诊身热口渴俱减,步履略能自如。再祛湿泄热。 大豆卷生薏仁秦艽木瓜川桂枝制半夏光杏仁独活汉防己萆建泽泻酒炒桑枝二妙丸 卷十二 风痹 曾(左)由面肿而发赤瘰作痒,渐致腿股带肿,恶心呕吐,手臂筋脉抽掣。此风湿相搏,阳明脉络失和。拟祛风理湿。 炒白僵蚕(三钱打)川朴(七分)酒炒木防己(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煨天麻(一钱五分)青防风(一钱)茯苓(三钱)茅术(一钱)酒炒桑枝(五钱)橘红(一钱) 二诊脉象糊滑苔白心黄。恶心呕吐,频渴欲饮,随饮随吐,手臂筋脉抽掣。湿痰蕴阻胃中,致清津不升,浊液不降。拟苦辛通降法。 制半夏(二钱)川连(五分)旋复花(二钱)茯苓(三钱)竹茹(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干姜(五分)代赭石(三钱)太乙丹(六分研先服) 三诊呕恶大减,未能尽止。形体恶寒,头巅觉冷,自汗淋漓,筋脉抽掣。脉形沉细。湿寒郁阻阳明,阳气不能敷布,而从外卫。再温化湿寒。 桂枝(五分)公丁香(三分)茯苓(三钱)橘皮(一钱)竹茹(一钱五分)熟附片(四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蔻仁(五分)老姜(一钱) 四诊温化湿痰,呕吐复盛,中脘胀满,痞阻不舒。恶风自汗筋脉抽掣。沉细之脉,两关转大,颇带弦象。 良由胃病则土难御木风阳从而扰胃。再从肝胃主治。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制半夏(二钱)川连(五分)橘皮(一钱)桂枝(五分)干姜(四分) 旋复花(二钱包)枳实(一钱)白蒺藜(三钱)炒竹茹(一钱五分)代赭石(四钱) 开方后,再问饮食所喜,因换后方。 又温化湿痰,呕吐不定,频吐频渴,想吃甘甜,自汗恶风。右脉转大而觉濡软。良由频吐损伤胃阴,湿寒成燥。再甘凉以和胃阴。 大有耆(一钱五分防风七分同炒)盐水炒半夏曲(二钱)甜杏仁(三钱)金石斛(四钱) 甘杞子(三钱)土炒白芍(一钱五分)白蒺藜(三钱)钩钩(三钱)淮小麦(一钱五分)黑大枣(四枚) 五诊气冲呕吐大减,口渴较定,四肢肌肤作麻大退。的是频吐之后,胃液损伤,阳明络空,风阳从而阻络。前法扩充之。 白蒺藜(三钱)大生地(四钱)金石斛(四钱)酒炒杭白芍(一钱五分)大天冬(三钱)
造句:张聿青医案三十九
造句:张聿青医案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