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诗人 > 苏轼

苏轼

3454诗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传世佳作

  • 赠郑清叟秀才

    [宋] 苏轼

    风涛战扶胥,海贼横泥子。胡为犯二怖,博此一笑喜。问君奚所欲,欲谈仁义耳。我才不逮人,所有聊足己。安能相付予,过听君误矣。霜风扫瘴毒,冬日稍清美。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

    阅读
  • 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

    [宋] 苏轼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骑鲸得所归。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

    阅读
  •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鬒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

    [宋] 苏轼

    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羁枕未容春梦断,清都宛在默存中。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流年与我同。自笑馀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予与刘器之同发虔州,江水忽清涨丈余,赣石三百里无一见者。

    阅读
  •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

    [宋] 苏轼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玉版、横枝,竹笋也。?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阅读
  • 用定国韵赠其侄震

    [宋] 苏轼

    衡门老苔藓,行柏千兵屯。开樽邀落日,未对乌鸟言。清风举吹籁,散乱书帙翻。传呼一何急,人马従车奔。贫居少宾客,邻妇窥篱藩。墙头过春酒,绿泛田家盆。比来伏青蒲,坐捉白兽樽。王猷修润色,亦有簿领烦。

    阅读
  • 琴枕

    [宋] 苏轼

    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轸。响泉竟何用,金带常苦窘。斓斑渍珠泪,宛转堆云鬒。君若安七弦,应弹卓氏引。

    阅读
  • 游杭州山

    [宋] 苏轼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阅读
  • 雷州八首?此为秦观作?

    [宋] 苏轼

    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餬口,身自杂苍头。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谁知把锄人,旧日东陵侯。荔子无几何,黄柑遽如许。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草芳自有时,鶗何关汝。

    阅读

相关文章

更多
  •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几年级课文?水调歌头的全称是什么?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

  • 水调歌头中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高处不胜寒的意义是权势、地位、技派侍艺等都达到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苦弥没有知音与之常谈,因而非常的寂寞与孤独。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之情。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人的感情非常深,苏轼在作这首词时,已经跟弟弟苏辙六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弟弟充满了思念之情。

  • 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的思想感情。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使其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 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的诗?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 刘景文是谁?刘景文和苏轼什么关系?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刘景文和苏轼的故事?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诗词推荐

更多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阅读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阅读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阅读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执行主编:张蕾
关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动态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