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之一》
虽然在他们的隐居生活中,有田夫野老相访,问桑道麻饮浊酒,而他们也从不嫌弃这些朴实善良的朋友们,和那一份简单宁静的情调;只是孟浩然与陶渊明毕竟都不是普通的农夫,即使他们有意把自己融化在农村田园之中,仍然时时难免有不同于环境之感,而在精神上生活上更常有“知音不存”之叹。所以尽管在表面上二人的田园诗写得如此和平悠闲,然而能体会其衷曲的读者仍会触及那寂寞心弦,而感到惋惜神伤。因为时代虽异,身世环境虽不同,而“有志不获骋”,不得不隐遁乡野,究竟是他们共有的一大悲哀。
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是孟浩然留给他的好友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读后令人感染那一份无限落寞与无奈的气氛。大抵诗人都具有一股兀傲之气与敏锐的感受性,因此诗人也常是不为世所容,同时也不满现实。孟浩然(公元689-740)是唐襄阳人,关于他的传,新旧唐书所记载都甚简略,只知他大半辈子都是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四十岁始下山游京师。但是他做官的时间极短暂,而又不如意,这恐怕与其性格有关。新唐书本传云:
(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原诗:“北阀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岁暮归南山》)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耳!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