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23篇诗文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心系百姓

  梁高祖天监二年(503年),义兴(今宜兴)闹灾荒,任昉用自己的俸米熬粥赈济灾民,救活2000多人。由于灾年,因贫困有人生下孩子不养活,任昉严格限令,这与杀人同罪。并给怀孕的妇女供给费用,受到救济的有几千户之多。任昉的公田,年产米800余石,他只取其中的五分之一,其余都用来救济乡民。

  任昉关心百姓疾苦。当地年满80岁的老人,他都派衙门官员前去看望。新安郡内有蜜岭产杨梅,以前都要派人去给太守采摘,任昉认为不能为一己之私让百姓冒生命危险,当时就命令停采,官吏百姓都认为这是百余年没有过的德政。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任昉未出生时,他的母亲裴氏有一次在白天睡觉,梦到一个彩色的旗盖四角悬挂着铃铛,从天而降,其中一个铃铛落入了裴氏的怀中,裴氏心跳得厉害,随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任昉。任昉身高七尺五寸,从小聪明灵透,被称赞为悟性如神。四岁能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写文章,自己写出《月仪》,文辞内容都很美。褚彦回曾对任遥说:“听说先生有个好儿子,真为你高兴。正所谓有一百不算多,有一个不算少啊。”任昉从此名声更大。十二岁时,他叔叔任晷善于识人,见到他叫着他的小名说:“阿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啊。”任昉对父母兄弟非常孝敬友善,每次侍奉父母的病,夜间从没有脱衣休息过,一开口就流泪,汤药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为人孝顺

  任昉对父母极其孝顺,伺候得病的父母时,睡觉从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汤药、饮食一定要先亲自品尝试探温度,再喂食长辈。后来任昉因为父亲去世辞官,痛哭以至于眼中流血,如此三年,拄着拐杖才能起来,任昉一向身体强壮,守孝完毕后让人都认不出来了。任昉奉养叔父、叔母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哥哥嫂嫂非常恭敬小心。亲戚贫困,他一直供养接济他们。所得的薪水,四处馈赠,都分散给了亲属、亲戚,所剩无几。

  喜交朋友

  任昉喜好交结朋友,鼓励、进荐朋友,得到他称誉的人大多升迁了,所以官宦及官宦子弟都争着与他交往,家中宾客经常不下数十人。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
► 23篇诗文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