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部·名臣

  六佐

  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鸣主建福,视嘿主灾恶,纪通主中职,仲起主陵陆,阳侯主江海。

  六相

  轩辕六相: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下治。

  八元(元善也)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八恺(恺和也)

  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戭(音皑)、梼戭(音稠演)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谓之八恺。

  四凶

  帝鸿氏有不才子曰浑沌(即驩兜),少昊氏有不才子曰穷奇(即共工),颛顼氏有不才子曰梼杌(即鲧),缙云氏有不才子曰饕餮(即三苗),谓之四凶。

  五臣

  舜有臣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

  九官

  舜命九官,禹、契、稷、伯益、皋陶、夔、龙、垂、伯夷。

  十乱

  武王有乱臣十人,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闳夭、散宜生、南公适、荣公、太颠、邑姜。

  八士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四皓

  东园公(姓辕名秉字宣明)、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夏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甪里先生(姓周名述字符道),隐于商山,谓之商山四皓。

  淮阳一老

  汉应曜,隐于淮阳,与四皓并征,曜独不至。时人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三良

  秦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秦穆公死,命以为殉,国人为赋《黄鸟》之诗以哀之。

  十八元功

  汉高祖封功臣十八人,萧何为首,曹参次之,其下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伋、苏欧、周昌、于护、蛊达。

  麒麟阁十一人

  汉宣帝以夷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共十一人,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云台二十八将

  汉光武思中兴功臣,乃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位次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姚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不与。

  十八学士

  唐高祖以秦王世民功高,令开府置属,秦王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使库直阎立本图像,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凌烟阁二十四人

  唐太宗图其功臣于凌烟阁,长孙无忌、赵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秦叔宝,共二十四人。

  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

  八俊(俊者言一世之英也)

  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富,为八俊。

  八顾(顾者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

  八及(及者言使人之所追从者也)

  张俭、翟超、岑晊、范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

  八厨(厨者能以财救人者也)

  度尚、张邈、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响、王章、王考,为八厨。

  八友

  齐王之子开西邸延宾客,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沉约、陆倕,并以文学见称,故曰八友。

  浔阳三隐

  周续之入庐山,事远公;刘遗民遁迹匡山;陶渊明不应诏命。人称“浔阳三隐”。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为竹林七贤,日以酣饮为事。颜延之作《五君咏》,独述阮步兵、嵇中散、刘参军、阮始平、向尚侍,而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

  竹溪六逸

  李白少有逸才,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于徂徕山,终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虎溪三笑

  惠远禅师隐庐山,送客至虎溪即止。一日,送陶渊明、陆静修,与语道合,不觉过虎溪,因大笑。世传《三笑图》。

  何氏三高

  梁何胤二兄求、点,并栖遁世,谓何氏三高。或乘柴车,或蹑草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谓之通隐。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荀氏八龙

  荀淑,颖川人,有八子,俭、绲(音魂)、靖、焘、汪、爽、肃、敷。县令范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荀氏八龙。

  河东三凤

  薛元敬与收及族兄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收为长雏、德音为鸑鷟,元敬年少为鹓雏。

  马氏五常

  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时人语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香山九老

  白乐天、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台、卢慎、张浑,年俱七十以上。狄兼谟、尹卢贞未及七十,白香山重其品,亦拉入会,日饮于龙门寺。时人称香山九老。

  洛社耆英

  文潞公慕香山九老,乃集洛中年德高者为耆英会,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画像其中,共十二人,文彦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况、冯行已、楚建中、王谨言、张问、张焘、王拱辰。独司马光年未七十,潞公用香山狄兼谟故事,请温公入社。

  白莲社

  远公与十八贤同修净土,以书招渊明。答曰:“弟子嗜酒,许饮即赴矣。”远公许之,遂造焉。勉令入社,渊明攒眉而去。谢灵运求入莲社,远公以灵运心杂,却之。

  建安七才子

  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孔融、王粲,皆好文章,号建安七才子。

  兰亭禊社

  王右军兰亭修禊,与孙绰、许询辈四十二人,大会于此。是日不成诗,王大令辈一十六人,各罚酒三觥,如金谷酒数。

  西园雅集十六人

  苏东坡、王晋卿、蔡天启、李端叔、苏子由、黄鲁直、晁无咎、张文潜、郑靖老、秦少游、陈碧虚、王仲至、圆通大师、刘巨潜,李伯时画《西园雅集图》,而米元章书记其上。

  四杰

  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号为四杰。

  铛脚刺史

  唐大鼎守沧州,郑德本守瀛州,贾敦颐守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为铛脚刺史。

  易水三侠

  燕丹送荆轲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而歌,宋如意和之。《国策》、《史记》俱无如意名。陶靖节《咏荆轲》诗,有“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与《水经注》俱有之。

  五马

  南齐柳元伯之子五人,皆领五州,五马参差于庭。殷文圭启云:“荀家门内罗列八龙,柳氏庭前参差五马。”

  窦氏五龙

  宋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父禹钧在周为谏议大夫,五子曰仪、俨、侃、偁、僖,相继登科。时人谓之窦氏五龙。又曰燕山五桂。

  汉三杰

  张良、韩信、萧何。

  程门四先生

  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

  四贤一不肖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谓之四贤。高若讷谓之一不肖。

  睢阳五老

  宋冯平与杜衍、王焕章、毕世长、朱贯,咸以耆德挂冠,优游桑梓间。暇日宴集,赋诗云:“醉游春圃烟霞暖,吟听秋潭水石寒。”时人谓之睢阳五老。

  昭勋阁二十四人

  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凡二十四人。

  二十四孝

  大舜耕田,汉文尝药,曾参啮指,闵损推车,子路负米,董永卖身,剡子鹿乳,江革行佣,陆绩怀橘,山南乳姑,吴猛饱蚊,王祥卧冰,郭巨埋儿,杨香搤虎,寿昌寻母,孟黔娄尝粪,老莱戏彩,蔡顺拾椹,黄香扇枕,姜诗跃鲤,王裒泣墓,丁兰刻母,孟宗泣竹,庭坚涤皿。

  三珠树

  王勃六岁能文,与兄勔、勮竞爽。杜易简奇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凡命草,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加点窜,人谓之腹稿。

  北京三杰

  唐富嘉谟与吴少微、魏谷倚者,并负文辞,时称“北京三杰”。天下文章浮俚不竞,独少微、嘉谟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体。

  五子科第

  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夜梦神告曰:“上帝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其后子开、阁、闶、闻、闿,皆登科。

  四豪

  列国赵平原君胜,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魏信陵君无忌,称“四豪”。

  张氏五龙

  南北朝张镜与严延之邻居,延之每酣饮,喧呼不绝,而镜寂无言声。一日与客谈,延之从篱落取胡床坐,听辞言清远,心服之。谓客曰:“彼中有人”。自是不复酣叫。镜兄弟五人俱名士,时号“五龙”。

  河东三绝

  唐徐洪,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工李登善书,洪善属辞,号“河东三绝”。

  兖州八伯

  羊曼,祜从孙,任达嗜酒,与阮放等八人友善,时称阮放为宏伯,郗鉴为方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缓为委伯,而曼为踏伯,号“兖州八伯”,又号为“八达”。

  五忠

  刘韐,崇安人,其先自京兆徙闽,子孙仕宋,得谥“忠”者五人,世号“五忠”。刘氏以学士使金,金人留之,自缢,谥忠显。长子子羽官枢密,首荐吴玠、吴璘可大用,中兴战功居多,子羽之力也。

  九牧林氏

  唐林披,官太子詹事。子九人,俱刺史,号“九牧林氏”,而藻、蕴尤知名。

  八子并通籍

  明许进仕至吏部尚书,谥襄毅。子诰南,户部尚书,谥庄敏;赞,大学士,谥文简;论,兵部尚书。其八子并通籍,海内莫京焉。

  一门仕宦

  宗资,南阳人,世居宛。一门仕宦,至卿相者三十四人,东汉时无与比者。

完善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