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出自清代张问陶的《禅悦二首·其二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注释
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创作背景

  这组写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本首是其第二首。作者曾任吏部郎中,有“兼济天下”之志,但是朝廷闭关自守。作者本想指陈时弊,但好友洪亮吉的悲惨遭遇让他望而却步,故渐渐失意,遂问津佛学,退隐山谷,于禅机理趣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

赏析

  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如是,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心地充满慈悲,照彻光明,那么,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出家”。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明心见性”,贵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与上一首中的“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

展开阅读全文 ∨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292篇诗文 ► 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