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赤城观

朱熹〔宋代〕

落日空山秋气清,泠泠古木乱蝉鸣。仙人一去鹤不返,剑客重来丹已成。

静对竹炉烟缕直,细看月窟桂华生。此身旧有蓬瀛约,玉简归来问姓名。

诗集传序

朱熹〔宋代〕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兰涧

朱熹〔宋代〕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读书须有疑

朱熹〔宋代〕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中元雨中呈子晋

朱熹〔宋代〕

徂暑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副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训蒙绝句 莫我知也夫三首

朱熹〔宋代〕

心即是天天即理,无行不与理相随。故言惟有天知我,天岂真如人有知。

新竹

朱熹〔宋代〕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秋日

朱熹〔宋代〕

一雨生凉杜若洲,月波微漾绿溪流。茅檐归去无尘土,淡薄闲花绕舍秋。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朱熹〔宋代〕

诛茅结屋想前贤,千载遗踪尚宛然。故作轩窗挹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

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 其一

朱熹〔宋代〕

忆昔秋风里,寻盟湘水傍。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

别去多遗恨,归来识大方。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

下一页 上一页 / 20页
形式
© 2023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