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前听人赞美湘江的流水,明净秀丽有如碧绿的绸缎;
现在欣闻湘江边红旗如林,映照得湘水宛如胭脂红遍;
湘灵听到红军胜利的喜讯,拭净泪水忙上楼梳妆打扮;
满面春风尽情地唱呀跳呀,朝着东方的红霞引颈探看。
国统区里死一样冷静沉寂,白色恐怖就像是黑夜漫漫;
革命志士如花木横遭摧折,早就没有了春意只有严寒。
祝大捷红色区城锣鼓喧天,国统区故作不闻只顾酒酣;
南京小朝廷一片自吹自擂,正把自欺欺人的老调重弹。
注释
湘灵:湘水的女神。
碧如染:湘水碧得像用颜料染出来似的。
《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记:“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这首诗手稿题“辛未仲春偶作,奉应松元先生雅属”,可见是赠给松元的。鲁迅的日本友人松元三郎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当时是上海日本女子学校的教师。
参考资料:完善
湘灵是神话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曾以《湘夫人》为题写过她们。这时的鲁迅,同当年的屈原有相似的悲愤心情,这时的中国也同当年楚国一样的黑暗和腐败,因此,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诗歌大多跟《离骚》同调。如《送O.E.君携兰归国》中的“椒焚桂折佳人老”,《无题》中的“花树已萧森”,此诗中的“芳荃零落”等,都可看出鲁迅对屈原的学习与借鉴。
这首诗的正面是写“秋象”,全诗都笼罩在一派秋色的肃杀的氛围中,这正是中国那时一片政治氛围的象征。首句:“昔闻湘水碧如染”,暗点一个“秋”字,但“昔”时的秋是美丽的;接着,诗人不避重,用了“今闻湘水”一语,一个“闻”字把今、昔紧紧联系起来,作了鲜明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