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抚军座送客
陶渊明 〔魏晋〕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注释
王抚军:王弘,义熙
赏析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
创作背景
《于王抚军座送客》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深秋。这年,庾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 1207条名句
合欢诗五首 其一
杨方〔魏晋〕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悲哉行
陆机〔魏晋〕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
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
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
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
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
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
春晓曲
陈寿〔魏晋〕
银箭铜壶漏声歇,睍睆金莺送残月。柳袅烟丝历乱垂,飞花扑帐春云热。
梦回玉颊啼红雨,戚戚中情向谁语。白马郎君向何处,一只青鸾镜中舞。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公众号
扫码下载古文岛客户端
扫码关注古文岛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