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朓 〔南北朝〕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与江水背向而行,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
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永” 与“ 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诗题如此准确具体地标明了行程和去向,诗人却没有以他那清丽的秀句描绘新林浦的佳景和板桥渡的幽致。诗中展现的是浩渺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伫立船首、回望天际的归客,隐隐归舟,离离江树,只如淡墨般的几点,溶化在水天相连的远处。表达了作者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诗人远害避祸的思想。

  这是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从金陵出发,逆大江西行。新林浦、三山都在金陵西南,距京邑不远,宣城也在金陵西南方向,所以首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先点明此行水长路远,正与江水流向相背。江舟向西南行驶,水流向东北奔驰。江水尚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诗人因得到朝廷赏识得意来到远离世间喧嚣之地而感到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48-850页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302篇诗文 ► 109条名句

猜您喜欢

代雉朝飞

鲍照〔南北朝〕

雉朝飞。振羽翼。专场挟雌恃强力。
媒已惊。翳又逼。蒿间潜彀卢矢直。
刎绣颈。碎锦臆。绝命君前无怨色。
握君手。执杯酒。意气相倾死何有。

和刘仪同臻诗

庾信〔南北朝〕

南登广陵岸。
回首落星城。
不言临旧浦。
烽火照江明。

春日离合诗二首 其一

庾信〔南北朝〕

秦青初变曲,未有逐琴心。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