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 〔近现代〕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暖呢?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处可归,梦里像飞上高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栗。
伸直身子想要倾听夜晚的鸡鸣声,却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注释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残秋:秋末冬初时。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广大的人世。
苍茫:广远迷茫。
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5年12月5日,是作者鲁迅赠与好友许寿裳的。许寿裳在1936年的《怀旧》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他说:“去年我备了一张宣纸,请他(鲁迅)写些旧作,不拘文言或白话,到今年七月一日,我们见面,他说去年的纸,已经写就,时正病卧在床,便命景宋检出结我,是一首《亥年残秋偶作》。”

  毛泽东主席领导的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当时,鲁迅和茅盾共同去电祝贺,说:“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们身上。”这诗就是为了表达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党领导的革命上的意愿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乔正康 .语文(第四册)(文学作品阅读与赏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59页
2、 吴中杰.吴中杰点评鲁迅诗歌散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50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与好友许寿裳。诗的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栗;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干,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首联“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一语双关,既概括了节令和时局的肃杀、严峻气氛,又表露出忧郁的情怀。这和鲁迅一贯不媚悦权势,正视现实黑暗,以“枭鸣”报告“大不吉利的事”的态度是一致的。首句“曾惊”一词,含有不自今年始的意思,他曾写过“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等“惊秋”诗句。

  中间四句具体写“残

展开阅读全文 ∨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猜您喜欢

蝶恋花·云锦杜鹃

叶圣陶〔近现代〕

五月庐山春未尽,浓绿丛中,时见红成阵。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
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

赠画师

鲁迅〔近现代〕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七绝·五云山

毛泽东〔近现代〕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