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编辑:文言文 时间:2019-07-14 23:40:2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注释】

  (1)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围。

  (7)之:代这座城。

  (8)而:连词表转折。

  (9)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10)而:连词表递进。

  (11)是:这。

  (12)也:表判断语气,“是”。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16)坚利:精良。坚,坚固。利,锋利。

  (17)米粟:粮食。

  (18)多:充足。

  (19)委:放弃。

  (20)而:连词表顺承。

  (21)去:离开。

  (22)之:代词,代“城”。

  (23)故:所以。

  (24)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25)以:凭借。

  (26)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

  (27)固:巩固。

  (28)国:国防。

  (29)山溪:山河。

  (30)险:险要。

  (31)威:震慑,树立威望。

  (32)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33)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34)寡:少。

  (35)之至:到达极点。

  (36)畔:通“叛”,背叛。

  (37)顺:归顺,服从

  (38)以:凭借。

  (39)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0)故:所以。

  (41)有:要么,或者。

  (4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4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4)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这一观点。最后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最后一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关文章

  • 晏子答梁丘据原文及翻译

    【原文】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

  • 咏雪文言文翻译 咏雪翻译及注释赏析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 张孝基仁爱原文及翻译 张孝基仁爱文言文注释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

  • 孙泰文言文翻译 孙泰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