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憬,字退翁》阅读答案

时间:2020-01-02 13:36:42 编辑: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招降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暴:揭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5分)

参考答案:

4.B(下嫁)

5.A

6.D(“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误,而且这不是“严于律己”的表现。)

7(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盗” “荐” “褐衣” “ 杀”各1分,句意1分 )

(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私赍”“ 规”“ 然”“ 堪” 各1分,句意1分)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梁书·马仙琕传阅读答案

    梁书马仙琕传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眉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

  • 征人怨阅读答案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 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

  • 儋耳夜书阅读题目阅读答案

    三、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

  • 齐桓公出猎阅读附答案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