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时间:2020.05.18 11:42:18 编辑:文言文

原文

浣溪沙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
①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一作“纱”。 有杂言、齐言二体。
②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③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黄庭坚《浣溪沙》词:“惊鱼错认月沉钩”。
④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④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蓑翠减,冉冉物华人。”这里借用其意。
⑤晓:清晨时分。
⑥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春休:春天结束。
⑦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翻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鉴赏评价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注释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

  •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浣溪沙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手。 ②春堕泪:指春雨。 翻译 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

  • 《浣溪沙》阅读理解答案

    《浣溪沙》阅读理解题 《浣溪沙》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②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此词为苏轼在徐州谢雨道中作。...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