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作品原文
- 注释
- 写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⑴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五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 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戴安澜:(1904——1942)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毕业后,曾参加北伐。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战功卓著。1939年任国民党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2年3月,率第200师出师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指挥部队英勇奋战,重创日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率师返国途中,遭日军伏击,身受重伤,不幸牺牲。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198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⑶外侮:来自国外的侮弄。侮:欺负,侮辱。此指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御:抵挡。
⑷将军赋采薇:赋,朗诵。采薇,《诗·小雅》中有《采薇》篇,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入侵的兵士久历艰苦,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
⑸师:军队。此指戴所率领的国民党第5军第200师。
⑹虎罴:这里比喻凶猛的敌人。罴,见《七律·冬云》(罴)注。
⑺东瓜:即同古,缅甸南部重镇。
⑻棠吉:缅甸中部地名。
⑼沙场:即战场。竞:副词,竟然,表示有点出乎意料。殒命:丧命。
⑽无违:没有违背。
写作背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日军为切断盟国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要求,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约十万人入缅作战。远征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敌人以重大打击。这次作战,远征军主力二零零师长戴安澜部奋勇搏杀,表现最为突出。5月,开始撤回国内。在撤退途中,戴安澜的部队遭到敌人伏击,戴安澜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不幸于5月26日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同年秋。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广西全州举行。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葬仪式。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特送挽诗,对这位抗日有功的将领深表哀悼。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另题为“海鸥将军千古”。
作品鉴赏
首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时,国难当头,亟须仁人志士奋起抵御侵略者,戴安澜将军受命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率部远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诗篇。
颔联:“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戴安澜将军所率领的200师,军事装备先进,武器精良,被称为机械化的部队,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大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勇”,勇敢,勇猛;“夺”,夺取,用强力获得,意即戴安澜将军所率领的200师靠英勇善战,勇敢顽强,扫除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虎罴”,代指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中,日寇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使无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行为如虎罴一样凶残。
颈联:“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东瓜之战中,将军率领将士浴血奋战,拼死相守,终于坚守住了东瓜重镇,阻挠了日寇的进攻进程。继之又在棠吉之战中,率领将士从日寇手中夺回了棠吉。“驱倭”,驱逐倭寇。“棠吉归”,使棠吉回归。
尾联:“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一代抗日英杰竟然命丧缅北战场,将军虽壮志未酬,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一个“竟”字,说明诗人对戴安澜将军战死沙场出乎意料,对其英年早逝不无惋惜之情。“也”,此处作副词,表“同样”之意,意即虽英年早逝,但同样没有违背抗日的伟大志向。
全诗以戴安澜将军率部人缅抗日为题材,以缅南东瓜之战、缅中棠吉之战以及缅北遭遇伏击、不幸牺牲为线索,歌颂了戴安澜将军的抗日伟绩和反侵略的英雄气概。为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长歌当哭,英名永存。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上一篇: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下一篇:五律·张冠道中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