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淮安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时间:2020.05.19 12:28:31 编辑:文言文

原文

发淮安①

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②,茨菰花白小如萍③。

双鬟短袖惭人见④,背立船头自采菱。

注释
①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
②蓼(liǎo)、荇(xìng):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③茨菰(gū):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④双鬟(huán):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

翻译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创作背景

杨士奇在明朝是个从建文至正统的四朝元老,这一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安宁,他的诗歌也多讴歌太平,风格简淡和易,平正安闲,这首小诗即是杨诗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船发江苏淮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明朝时为淮安府治,地濒运河东岸,也可说是江北水乡。水边长着稀疏的蓼草,其开花多为淡红色。水中植着荇菜,其根茎长青下自;又有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出小白花,露在水面如缩小的浮萍。淮安草木多矣,而作者选择水生植物作为描写对象,意在突出水乡风貌。淮安水生植物也不止此三种,作者特拈出蓼草花的淡红,荇菜根的碧青,茨菰花的嫩白,意在点缀出多彩的水乡。众多的景物中摄取这三者,亦可见诗人选材的眼力。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我们虽未看到那姑娘的容貌,但从她的神态中完全可以想见其像水乡一样清秀美丽。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恐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其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曰:谓其颇见“太平宰相的风度”,时人目之为“台阁体”。

作者简介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其著作主要有《周易直指》十卷,《三朝圣谕录》三卷,《西巡扈从纪行录》一卷,《北京纪行录》二卷,《东里集》二十五卷,诗三卷。明人王世贞对其诗评论说:“少师韵语妥协,声度和平,如潦倒书生,虽复酬作驯雅,无复生气。”大致概括了他的诗文特征。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出自宋代李纲的《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

  •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意思翻译、赏析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出自宋代寇准的《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 子夜吴歌·夏歌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由唐代李白所创作。以下是子夜吴歌·夏歌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出自唐代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参考翻译...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