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时间:2020.05.19 14:09:02 编辑:文言文

原文

绝句

游子春衫已试单⑴,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⑵,又作东风十日寒⑶。

注释
⑴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尝试。
⑵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⑶作:起。

翻译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赏析

诗人颇善于选择人的典型形象。开头写气候之乍暖,并点示出春夏之交的季节。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先从视觉角度写“游子春衫”、“桃花飞尽”,再从味觉角度写“野梅酸”,预示春去夏来,天气转暖;接着从听觉与触觉的角度,以蛙声停歇与东风之寒写出气候忽然转冷。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本来春去夏来,天气转暖,自然也蛙鸣悠扬,到第三句诗意陡然一转,诗人生疑,不知为何蛙声一夜之间全部停歇,末句解开谜底,原来是天气转冷。这样写使诗歌结构上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峰回路转、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作者简介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宣城哭蒋徵君华全文翻译(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全文: 敬亭埋玉树,知是蒋征君。 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 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 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 宣城哭蒋徵君华全文翻译: 敬亭山上埋葬玉树,就知道...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思翻译、赏析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

  •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意思翻译、赏析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出自唐代卢汝弼的《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参考赏析 赏析 写边庭夜警、卫...

  •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意思翻译、赏析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出自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参考翻译 注释 ①会:适。 ②东谷:“一作西舍。” 作者...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