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意思翻译、赏析

时间:2020.09.23 12:01:07 编辑:文言文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出自五代欧阳炯的《南乡子·路入南中》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注释
⑴南中:犹言南国。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guāng)榔:南方常绿乔木,棕桐树之一种,亦称“砂糖椰子”,其干高大,多产在中国的南方。暗:一作“里”。蓼(liǎo):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纤纤抬素手:即“抬纤纤素手”的倒文。

参考赏析

鉴赏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红豆又称相思子。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作者介绍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翻译、赏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出处】唐·王维《过香积寺》。 【翻译】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 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全诗】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李白)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全文: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全文翻译: 长沙陈太守,...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