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意思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06 11:06:26 编辑:文言文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参考赏析

鉴赏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创作背景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62年(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出自唐代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参考翻译 翻译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

  •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意思翻译、赏析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出自唐代高适的《夜别韦司士》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出自唐代卢纶的《李端公 /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

  •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出处】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意思翻译】圣代: 当代的美称。雨露: 指皇帝的恩泽。踌躇(chouchu): 犹豫。此处指烦恼...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