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27 09:36:19 编辑:文言文
【诗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出处】唐·李白《劳劳亭》。
【意思翻译】春风知道别离之苦,便不让 柳枝吐青。遣:使。柳条青:古人常于 春天远行,此时柳条发青,人们常有折 柳送别的习俗。
【赏析】 劳劳亭:是古人送别的地方,通常此亭附近都栽有柳树,因此古人送别都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天下最令人伤心痛苦的地方,就是人们都在此送别的劳劳亭。那轻柔的春风一定也知道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会使柳条又变成青色。“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两句诗中明显流露出诗人的悲悯情怀,十分感人。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春天乍 到,柳枝未青的景色。[例]远远就可望 见那棵柳树,柳条还未发青,柳眼刚刚 张开,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嫩 嫩的,像早春二月的眉毛,柳色遥看近 却无。“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魏 晋风骨《柳》)二、用以说明青绿的柳条 常引发人的离别依恋之情。[例]在无 可奈何之中,我只好自欺自慰:没有柳 树了,也罢,“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青”,古人不是因为不能折柳反而心里 好过些吗? (徐风《杨柳依依》)
【全诗】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白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由唐代李白所创作。以下是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

  •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

  • 送二季之江东全文翻译(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全文: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 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 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 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 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送...

  • 明日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明日歌 明日复①明日,明日何其②多。 我生待③明日,万事成蹉跎④ 。 世人苦⑤被明日累⑥,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⑦听我明日歌。 明日...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