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29 09:53:45
编辑:文言文
【诗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处】唐·高适《燕歌行》。
【意思翻译】眼见刀光闪闪血溅锋刃死伤纷纷,以死报国从来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不见沙场争战何等艰苦惨痛呵,至今人们都怀念那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李广飞将军。
【赏析】“相看白刃”四句:白刃,雪亮的战刀。血纷纷,指一把把战刀沾的血淋漓下滴。死节,为大节而牺牲。李将军,指汉朝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他英勇作战,爱护士卒,为保卫边疆作出重大贡献。四句写战士互相观看滴着敌人鲜血的兵器,他们舍生忘死战斗,不惜为国捐躯,哪个又想到个人的功勋呢? 战场生活太苦了,至今人人还在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
【全诗】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①《燕歌行》:古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本诗内容有所开拓,此前多限于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②开元:唐玄宗年号。③汉家:借指唐朝。④横行:纵横驰骋于敌军中。 ⑤??(chuang) :击打。 金:指形如长形钟、有柄可持的类似钲的行军时所用乐器。榆关:指山海关,是通向东北的要隘。⑥校尉:武官名。羽书:指插羽毛以示紧急的传送紧急情报或命令的文书。⑦极边土:直到边疆的尽头。凭陵:凭借某种有利条件威逼、侵犯他人。⑧军前:军事前线。帐下:指领兵将帅的营帐里。⑨穷秋:深秋。腓(fei):病; 枯萎。一作 “衰”。⑩当:受到。恩遇:指受到皇帝的恩惠知遇。(11)铁衣:借指着铁甲的兵士。玉箸:玉制的筷子,借指思妇的眼泪。(12)城南:泛指少妇的住处。蓟北:泛指征人所在地。(13)边庭:边疆。飘飖:这里喻动荡不安。(14)三时:指早、中、晚,犹言整天,与下文 “一夜” 相对。刁斗:古代军用铜炊具,夜间用以打更报夜。(15)相看:共见。岂顾勋:哪里想到立功受赏。(16)李将军:指汉守边的名将李广,他与匈奴作战时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与兵同甘共苦,屡立战功。
【赏析】
这首乐府诗是“感征戍之事”而作的。前八句写汉将辞家破敌,次八句写战士阵前死战,末十二句写征夫思妇久别,深刻反映了战士戍边御敌之苦,内容深刻广泛,是唐代边塞诗的杰作。
善于描写边塞战争,描写与边塞战争有关人员尤其是战士的不同生活与心态,这是本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作者认为,不论是将军还是战士,当边疆“烟尘”四起时,他们辞家破敌,显示了汉家男儿“重横行”的本色,值得称道,但将军的表现远不如战士。将军们虽身为朝廷大员,却沉湎酒色,不能象汉代名将李广那样与战士同甘共苦,对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讽刺了边帅的腐朽。而战士则不同,他们“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出征时斗志昂扬,威武雄壮;他们“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英勇杀敌。在那漫长的戍边岁月里,在那战云密布的艰险环境中,他们身着铁衣,手击刁斗,夜里巡更放哨,白天与敌拼杀,血洒疆场,为保卫边疆的安全献出了热血与青春。他们说“死节从来岂顾勋”,舍身为国是战士的天职,这是多么崇高的英雄品质。而他们的妻室:“少妇城南欲断肠”“玉箸应啼别离后”,也同样忍受着“沙场征战”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这又是多么可贵的奉献精神!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汉家天子,骠悍的胡骑与骄横的单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刻划了敌我双方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展现了中国古代边疆战争的壮丽画卷,而处于这幅画卷中心的则是汉家戍边战士,中心极为突出,爱憎十分鲜明。
与此同时,本诗还注意描写人物活动典型环境。作者除点明榆关、碣石、瀚海、狼山、蓟北等与燕地有关的地名,以突出边塞特色外,还以“山川萧条极边土”与“大漠穷秋塞草腓”等语句,着意渲染了边塞的遥远、荒凉,气氛十分紧张,甚于可以说“边风飘飖”,难以度越;“绝域苍茫”,空无所有,困难极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燕地的特色,又反映了战争环境的险恶,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与形象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