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29 11:38:55
编辑:文言文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
【意思翻译】 远在岭南,同家里断绝了音讯,度过了一个寒冬又迎来了新春。越是走近家乡,心情越是惶恐,担心家中出事,不敢问故乡来人。
【全诗】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岭外:岭南,从中原看岭南在五岭之外。音书:音讯、书信。
②情更怯:心情更加害怕,既怕听到家中不幸消息,更怕被人发现自己是逃回。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所作。首二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只就音书断绝和时间漫长两点落笔,原因在于这是诗人所最难忍受的。两句平平叙来,似不着力,其实浓缩进了许多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断”、“复”二字尤见作意,富于包孕。后二句写此刻心情。诗人家乡距离“汉江”较远,所谓“近乡”是相对岭南的遥远而言。好不容易从流放之地回来了,离家乡和亲人越来越近了,应当“情更切”或大喜过望才是,怎么反而“情更怯”了呢?答案得从首二句中去找。诗人离家太久了,同家中断绝音信也是太久了,这期间他们会不会遭遇到什么不幸呢?会不会因自己被贬而受到牵连呢?因此离家越近,内心越忐忑不安,越不敢向路人打探家中消息。两句真是写尽了诗人此时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诗人成功地表现了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态和感情,真切细腻,凝炼含蓄,令人百读不厌。
【全诗鉴赏】
神龙二年 (706),宋之问从泷州贬所 逃归,途经湖北襄阳,渡汉 水,写下了这首诗。
“岭外音书断”,泷州在 今广东省罗定市,在五岭之 南,故称“岭外”。宋之问以 谄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其事不甚光彩,到贬所后从冬到春,与家里都失 去了音信。此次宋之问狼狈北逃,家乡是第一个目的地,本应是极为急切 地希望回去。但渡过汉水之时,面对这滔滔的江水,他却胆怯了。他感 到:越接近家乡,越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一年中家人怎么样了?他们 安全吗?有没有挨冻受饿?他们会怎样看待自己?还会欢迎自己吗?种 种思绪纷至沓来,不禁使宋之问在汉江的小船里感慨万千。他都不敢询 问从家乡过来的人了!
此诗诗眼,在“断”和“怯”两字。“断”字举重若轻,将音讯的隔绝用一 个斩钉截铁的动词限定住,有一种人在命运的控制下的无力之感。下两 句中,一个“怯”字,写尽了游子离家的心理:想见到家人,但却又有种种顾 虑和疑忌,担心自己在家人眼中的角色和身份,担心家人有没有变故,这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情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 该笑,该走快点还是该走慢点。这种心理状态,不但宋之问有,其他很多 处在类似境地的人都有。正因为这首诗描写出了这种人类心理上的普遍 性,耐人咀嚼,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特定条件下人类精神的复杂性。
值得指出的是,宋之问此次潜逃而回,并没有逃回自己的家乡,而是 到了洛阳。不久之后,因其弟告变之功,他又重新恢复并擢升了官职,直 到唐玄宗即位后将他再次流放赐死。作为一个极度热衷于功利的诗人, 宋之问的品行最终玷污了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