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29 12:42:12
编辑:文言文
【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处】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意思翻译】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亲人此时想必和我一样,仰望着 皎洁的月亮。
【赏析】 当月亮从海的那边升上来时,天涯相隔的我们,可以在遥远的异地共欣赏此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两句诗,描写面对美景,思念亲友,倍觉情怀凄切,无限感伤。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明月出江 海,清辉万里的景色。[例]他走回前 廊,伸长脖子,看了一下海,只见一片素 雅的银光,这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哦,今夜有怎样团��的明月! 海上生明 月,天涯共此时。(王蒙《海的梦》)
二、用 以形容明月高挂,天涯海角均能共享,或 形容望月怀远。[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 此时。”海上的月光是小轩窗低绮户所无 法比拟的。在床前望月思乡的游子,当你 来到月光下的海滩,又该是一番什么心情 呢? (张星《海之交响》)
【应用】〈名〉 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 亲人这时候一定和我一样望月思 亲。语出唐·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 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用以形容 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走回 前廊,伸长脖子,看了一下海, 只见一片素雅的银光,这是他从 来没有看到过的,哦,今夜有怎 样团��的明月! “海上生明月, 天 涯共此时。” (王蒙 《海的梦》) 中 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但年年都会 有一些独在异乡的人,仍要度过 那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时刻。(郭良鹏 《独自的中秋》, 《光明日报》 1998年10月3日)
【全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①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②天涯:极远的地方。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这里化用其意。③遥夜:长夜。竟夕:早晚。即《古诗》:“愁多知夜长”的意思。④灭烛: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月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滋:滋润。⑤盈手:满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赏析】
首联写景: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后句即景生情: 诗人想起了 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 “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 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 “望月”,后句写 “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 不露痕迹。
颔联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 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 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首诗 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 呵成、自然流畅。
颈联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 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 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 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 整,描绘细致。
尾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不 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 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 《拟 明月何皎皎》 “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 绵不尽的情思。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 深。
【评】
此诗题旨有二,一是“望月”,一是“怀远”。一景一情,以景生情,还情化景。可谓盛唐诗情景交融早期佳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俱为海月佳句。若虚之句,倾力在景,忘神观照于景物之中,充满了沉醉感,而张九龄此句,意在发情,则对此美景在情感的投入上,持有若干的保留,留存着几分的冷静。故承之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转入“怀远”的主题,即情感的抒怀,“灭烛怜光漏,披衣觉露滋”,更进一步深入到内心的感受之中,同时又将“望月”的景的主题与之发生内在联系,遂使情与景完全交合为一体。结句生发出幻想,欲将月光持赠与“怀远”之人,却无以捧赠。只好托之以梦了。
【作者简介】
张九龄 (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 曲江 (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 《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 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 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 “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 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 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 “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