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时间:2020.10.29 13:38:24 编辑:文言文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意思翻译】王浚驾着大战船,从成都出发征伐吴国,沿流而下,气势非凡。金陵的帝王瑞气呵,瞬息间便黯淡地消散!横绝江面的千寻铁锁链,顷刻之间被烈火烧断,沉没于江底深渊。吴主孙皓在石头城上抖颤,举起一片投降的白幡。呵,人世盛衰,朝代兴亡,不息变迁,令人伤叹!只有天险西塞山呵,你依旧枕着寒冷江流,千年不变,从今往后,四海为家,一统江山。这些割据时代的旧营垒呵,在秋风中更显得破败荒寒。听芦荻萧萧,看斜阳惨淡,启人幽思无限……
 
【全诗】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题解】
唐诗篇名。七律。刘禹锡作。见《刘禹锡集》卷二四。题一作《金陵怀古》,误。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县东,地势险峻,为长江中流要塞之一。作于长庆四年(824)由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途中,有感于西塞山地形之险而咏晋、吴兴亡事迹:“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写史事,后四句发感慨,强调险要地形不足凭恃,兴废关键在于人事。当时藩镇割据严重,此诗借古讽今,警告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且表现对国事的隐忧。全诗结构严谨,气势流畅,语意精警,为唐代怀古名作。传说白居易把该诗赞喻为“骊龙之珠”(《鉴诫录》卷七《四公会》)。清薛雪评此诗曰:“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一瓢诗话》)施补华称赞“‘王濬楼船’四语,虽少陵动笔不过如是”(《岘傭说诗》)。汪师韩曰:“芦荻萧萧,履清时而依故垒,含蕴正靡穷矣。”(《诗学纂闻》)
【鉴赏导示】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有感于当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的局面,写下了这首政治抒情诗。诗中联系中唐时期的政治状况,赞扬“四海为家”,希望国家统一。
【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 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 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 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 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 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 “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 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 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 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 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 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 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 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 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 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 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 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 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 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 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 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 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 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 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 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 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 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 赅的效果的。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 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 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 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 “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 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 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 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 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 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 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 是为圆熟”(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 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 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 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 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 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 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 现,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 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 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 当然,“万 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 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 镜子。
【鉴赏要点】
[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2]借咏史发表见解。[3]语言形象、生动。[4]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意思翻译、赏析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出自清代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参考翻译 注释 ①陆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意思翻译、赏析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出自宋代刘仙伦的《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

  •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意思翻译、赏析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门外子规鸟叫个不...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