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30 09:06:17
编辑:文言文
【诗句】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出处】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意思翻译】同贬边远蛮荒,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全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大荒:极荒远之处。②海天愁思:言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阔。③惊风:急风。飐(zhan):风吹使物动。芙蓉:荷花。④薜荔:一种常绿的蔓生植物,常缘壁而生。⑤重遮:重重遮敝。⑥此句以江流之曲折形容心中愁思。江,柳江。柳江源出贵州独山县,在柳州与龙江汇和。九回肠,心中愁思百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⑦百越:即“百粤”,战国时越国被吴所灭,其部族分散到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被称为东越、西越、闽越、瓯越、骆越等,统称“百越”,后因之称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和他们居住的地区。文身:即“纹身”,身上刺花纹和文字。“断发文身”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传统习俗。⑧滞:阻隔不通。一乡:一方。
【全诗赏析1】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 路赠别》)宪宗元和十年二月,作为“八司马”之一的柳宗元,于一贬 十年之后与其余所存者四人(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同时被诏 至京,不料一月以后,由于宪宗本人及其他当路者对于所谓王叔文 之党恨犹未消,于是又一律出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本篇 即写于作者这年夏到达柳州后。诗中政治上迭遭打击,再贬遐荒 的忧愤与怀念挚友的深情融为一体,浑化无迹。
起笔即扣题,写登楼远眺,而且写得大气包举精光直射。首句 写楼上的诗人视力所及,乃是一片望不着边际的旷远荒僻之地,而 这也正是他和四位故友新近被朝廷远斥所来到的地方。那么此刻 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这一片南荒景象,该会在他的心中引起多少对 往事的回忆,掀起多么强烈的感情波动啊! 故次句即接以“海天愁 思正茫茫”,他的愁情怨思,与碧海同其浩淼,与苍天同其寥廓。其 喻象、意境之广阔雄远,已使其“愁思”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感受。所 以沈德潜说:“从登城起,有百端交集之感。”(《唐诗别裁集》卷十 五)纪昀亦评曰:“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 包得起。”(《瀛奎律髓刊误》卷四)。三、四两句,就空间讲,视线由 远而及近,写近处夏日雨骤风狂景象;就情思说,则赋而兼比,景中 含情,与上之“愁思”似断实连。场景虽换,而义脉贯注,步骤不乱。 芙蓉、薜荔,诗词中例以喻美好的事物。芙蓉露水,薜荔缘墙,原是 多么芳洁、美好的景象啊! 然前者遭“惊风”而“乱飐”,后者遇“密 雨”而“斜侵”。作者着意捕捉这样的景象加以描写,尽管含蓄隐 微,但读者还是不难从中感受到一种横遭迫害、处境险恶的政治感 慨。而这正是他的“愁思”的重要内涵。登高望远,本欲聊慰相思 之情,借宽郁结之怀,无奈千里之目又被重重的岭树所遮断。及至 视线落到萦回曲折的柳江上,遂情景相生,融实景与古典为一体, 借柳江以表达其一日九回的愁肠,写下了自然天成的一句:“江流 曲似九回肠。”末两句,总束上文,直抒感慨。“百越文身地”,实即 首句之“大荒”,辞殊而意更显豁,更丰富,于荒陋僻远之外更多了 一层习俗落后,迥异中原,自北人观之难免感到陌生不适之意。远 徙来此,已自不堪,更何况“共来”而不能相聚,天各一方音问阻隔 呢! 回应篇首的“愁思”,又明切题上的“四州”,神完气足,首尾 圆合。
【全诗赏析2】
这是诗人被贬柳州后,通过登柳州城楼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下的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 (四位“司马”) 之诗。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 “愁思” 如同 “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写近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风惊而乱飐,雨密而斜侵,可见柳州夏日风雨之恶劣。在这恶风暴雨中的水 “芙蓉” 和墙上 “薜荔”,虽遭受摧打,但它们仍屹立巍然,香气喷鼻。这既是以 “赋” 的手法写实,又是以 “荷花”、“薜荔” 高洁的花草来象征他们高尚的人格精神。即是说,他们在恶势力的迫害下,仍表现出 “出污泥而不染”,遇恶风而不夭的坚贞意志。
五六句写远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由近而远,遥望远方同患难的友人,仰观则重重山岭、密密树林,遮断了千里之目; 俯视则江流曲折,好似九曲回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远方四友相望之殷,相思之苦。上句直说,下句用 “九回肠” 作比,句法虽异,而相思之情却同。融情于景,此之谓也。
七八句总写五人的遭际。“共来百越文身地”,“共” 字概括了柳州和“漳、汀、封、连四州”; “百越文身地” 写出了这五地之落后、偏远,与首句的 “接大荒” 相呼应。大家共同流放到这样荒凉之地,已够痛苦的了,更为难受的是连音书都只能“滞一乡”,不能互相通达问候。“犹自” 二字进一层深化了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情,起到了曲尽音余、袅袅不断,令人沉痛回味之效果。
全诗用 “赋中之比” 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以 “惊风”、“密雨” 喻恶势力,意在抨击政敌; 以 “岭树” 重重,“江流” 回曲比远
望之难和思念之苦,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