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30 13:00:16 编辑:文言文
【诗句】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处】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意思翻译】为备战将军 铁甲夜夜不得脱。半夜行军,戈矛相互碰击。寒风凛冽,扑面如刀割。 夜不脱甲,写军情紧急。“戈相拨”、“面如割” ,写夜暗风寒。诗句 突现了夜间行军的艰苦和将士旺盛的斗志。
注: 金甲,铁甲。戈,此处泛指兵器。
【赏析】这三句写寒夜行军:将军统兵夜行,连铠甲都不脱下,士兵静肃前进,长兵器不时碰撞,凛烈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金甲:铠甲。戈:古代一种长柄、横刃兵器。拨:碰撞。
【全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全诗鉴赏】
     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壮采取胜,此诗则较成功地体现了这一 特征。作此诗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奉命西征,岑写此诗 送行。有学者经过一番考证,认为诗中所涉地名,实不可一一确指。诗人 或许是以尺幅千里之笔,随意撷取西北边庭之地理风物以成诗境。我们 读诗,特别是读岑参奇情异彩的边塞诗作,未尝不可作如是观。
     诗人首先向我们展示了边庭环境的严酷。在写作中,作者只注目于 一个“风”字,但读者却可飞腾想象,让无数画面在我们眼前呈现。走马 川,雪海边,眼望的是无际的莽莽黄沙,这就是行军的戈壁大漠。狂风怒 吼,卷起一粒粒沙尘,整个天空都是一片迷蒙混沌。行军将士几乎看不到 前行的路,只能在摸索中艰难向前。
      白天犹可,到了夜晚,环境更趋恶劣。这时,诗人不再写视觉感受,而 是用听觉来写“风”。入耳的是狂风的怒吼,一个“吼”字,写尽了风的狂 暴,有如一只困兽,在强力挣扎中爆发出极大的威慑力。伴随而来的,还 有砰砰的声音,知情者才会明白,那是被风吹起的如斗碎石,满地乱走互 相碰击发出的声响。“大如斗”、“石乱走”,我们的心也仿佛跟随诗人的描 述而揪紧。
    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匈奴偏偏抓住他们“草黄马正肥”的战机,在汉家 边庭制造“烟尘”。所幸的是,唐军早有防备,汉家大将随即出征。行军是 艰苦的,将军的铠甲晚上都不敢脱下,衔枚疾走,军戈相拨,但军队仍是如 此整肃。汉家将士面临的是“风头如面刀如割”的考验。不仅如此,天气 绝冷,战马在奔跑中的汗液旋即凝结成冰,军幕中起草的砚水,也在瞬间 凝固了。这种种细节,真切地再现了大漠行军的艰险。环境的严酷,更加 衬托了唐军将士的凛凛风骨。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诗人在对唐 军的胜利作出展望了。是啊,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将士,能够忍受这 样的严酷环境,那匈奴听闻,怕早已闻风丧胆了吧! “料知短兵不敢接”! 这是多么肯定的表述! 有了斗风傲雪的精神,相信在车师西门,他们一定 能奏凯而归。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望湘人·春思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

  •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出自唐代李白的《雉朝飞》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春天和,白日暖。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

  •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