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30 16:30:25 编辑:文言文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 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光。我的船在河岸停泊下来,正好同对岸的酒家隔江相望,从灯火辉煌小酒楼上传出歌声,谁唱《玉树后庭花》?那么柔靡放荡! 扬州的歌女不知南朝亡国恨,听歌的达宫贵人,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全诗】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鉴赏1】 
      此诗作于江宁(今南京),具体写作时间未详。秦淮河经过金陵城内流入长江,六朝以来为游览胜地,诗人夜泊秦淮闻歌女唱陈后主时流行的颓靡歌曲,不禁触景生情,作为此诗。
   
     前二写秦淮夜景,盖流经闹市中心的河流,两岸是商业区和“红灯区”集中的地带,两岸都有“酒家”,月夜上灯后,景色自胜日间。近人朱自清、俞平伯各有一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蜚声文坛,得历史与江山之助也。而本篇一开始即写“夜泊”,及秦淮夜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可知不是偶然的。月下沙岸尤明,水上则弥漫着一层轻纱似的烟雾,用句中排的形式,写景空灵细腻且有唱叹意味。有人说此句“写景萧寥冷寂,泊舟处当非繁华喧闹之处”,恐未必然。
后二写闻歌有感,秦淮河不宽,故在舟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对岸的歌声。唐崔令钦《教坊记》录有《后庭花》曲(说详《春江花月夜》诗析),可见唐时尚在流行。六代兴亡之感慨,忧国忧民之情怀,一时涌向心头。诗只言“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那些座中颇有身份的听众呢,则不言而喻,世风之日下,时局之可忧,亦见于言外。旨意委婉,感慨转觉深沉。沈德潜、管世铭等均推此诗为唐人七绝之绝唱,乃至压卷之作。
    按关于“商女”,《辞源》释为歌女是正确的(“商”是宫商之商),“不知亡国恨”,是指不知所唱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无费解之处。《元白诗笺证稿》谓诗中“商女”是扬州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扬州与金陵“隔江”,所以“不知亡国恨”,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反而搞复杂了,虽言出方家,不能不说是千虑一失。还有人说“商女”即商人女眷,与“酒家”无涉,恐未必然;从整个诗看,还是联系秦淮酒家,释为歌女,措意为深。
【全诗鉴赏2】 
     杜牧的古、近体诗都很出色。他的古体诗,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他的近体诗,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显出风流俊爽之美,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他尤其擅长七绝,在寥寥二十八个字中,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画面完整优美,寓意深曲悠长,感情饱满浓郁,使人玩味无穷。沈德潜评为“托兴幽微”,“远韵远神”。《泊秦淮》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揭露统治阶级一味醉生梦死、腐化堕落,丝毫也不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诗人担心在他们的靡靡之音中,将有亡国的危险。这样严肃这样重大的主题如何通过二十八个字来表现,既不能作干枯的政治说教,又不能作琐屑的细节描写,因此,诗人必须在构思上下一番苦功了。
      此诗构思很独特,表现很别致,通过秦淮歌妓月夜卖唱情景的描写,暗寓作者深沉的感慨,写得既鲜明,又含蓄,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幽深的含意。由此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首句完全写景。“烟笼寒水”和“月笼沙”互文见义,其意为:迷惘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流水和沙滩,使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诗人有意通过写景,给秦淮河渲染出一种凄清暗淡、萧瑟冷寂的气氛,这种气氛很适宜于商女演唱靡靡之音,也很适宜于诗人表现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时的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笙歌聒耳。饭馆酒楼之上,急管繁弦,清音袅袅;娼家妓院之中,淫言浪笑,喧声嚣嚣,在那些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家伙看来,还挺热闹呢。然而诗人从这表面的热闹声中,看出了骨子里的凄冷,他有意避开了这些表面的“繁华热闹”,为我们塑造出上面这样一幅暗淡萧瑟的典型画面,在景物的描写中已隐含诗人不快不满的情绪。
     次句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的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还靠近一家酒楼呢。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题目,还交代了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就是夜泊秦淮所见,下文商女所唱亡国之音,就是夜泊秦淮所闻。这样,靠了这个叙述句,就把所见与所闻勾连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四两句叙述之中有议论。表面上是说,歌妓年幼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还在那里演唱导致陈叔宝亡国的《玉树后庭花》呢!这靡靡之音,隔江传来,刺激了诗人的神经,引起了诗人的警惕, 于是,对着这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诗人愤怒地掷出了投枪。“不知”“犹唱”二词用得极好,既为“商女”开脱了责任,表明唱者无心卖唱,听者有意堕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班达官贵人;同时,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忧愤的深广,心情的沉痛。试想一下,在泥潭里如果都是一塌糊涂的污泥浊水,倒也罢了。然而,这亡国之音却出自天真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不甘心堕落的清白无辜的歌女之口,这是令人感到多么沉痛的事啊!诗人正是通过他那含蓄而曲折的笔法,表达出他那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的。因此这首诗被前人评为“绝唱”,决不是虚誉之辞。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