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0.10.31 12:31:34 编辑:文言文
【诗句】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出处】唐·李商隐《隋宫》。
【意思翻译】春风和暖,举国上下都忙着把华丽的宫锦裁剪,可你却把它用来,一半作御马的障泥,一半作龙舟上的风帆。
【全诗】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点评】
   唐诗篇名。七绝、七律各一首,李商隐作。分别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六、卷五。写作时间约在商隐晚年游江东时。通过咏叹隋炀帝南游史迹,指出荒淫必然亡国的历史规律,暗寓针砭晚唐现实之深意。其七绝云:“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七律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二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在于从已知的史实(隋炀帝曾开运河乘龙舟三次游幸江都)出发,杂用传说资料(隋炀帝曾梦见陈后主),加以引申夸张和合理想象,使炀帝荒淫奢侈的后果格外触目惊心,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意旨,在看似平静诙谐的叙述中深含谴责与批评。尤以七律一首获誉最多,如赵臣瑗谓此诗“写淫暴之主,纵心败度,至于无有穷极,真不费半点笔墨”(《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何焯曰:“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无句不佳,三四尤得杜家骨髓。”(《义门读书记》)而纪昀则有“纯用衬贴活变之笔,一气流走,无复排偶之迹”,“跌宕生动之极”,“非常敏妙之笔”等评语(见《玉谿生诗说》)。
【全诗赏析】
     隋炀帝杨广曾三游江南,劳民伤财,极尽奢华,凡进谏劝阻者皆遭杀戮。这首诗是讽刺隋炀帝不问朝政、只知游山玩水、骄奢淫逸、为所欲为的昏庸暴虐。
   一二两句直接刻画隋炀帝恣意妄为、专横残忍的暴君形象。乘着兴致到南方游玩,连严厉警戒都不要了,谁敢劝阻就杀掉谁。首句用 “乘兴”、“不戒严” 表现了隋炀帝的骄横任性和肆无忌惮。次句用到史实典故: 隋炀帝第三次南游时,崔民象、王爱仁先后进谏被斩。天子的宫殿里谁会理会进谏的书信?一个反问,既写出了事实,揭露了隋炀帝不听忠告,凶狠残暴,又表达了诗人的愤慨。
  三四两句从侧面写隋炀帝的奢侈无度。隋炀帝穷奢极欲的事例很多,诗人仅选择 “裁宫锦” 一点,非常典型。春光明媚,皇帝动了游兴,全国都在裁剪专供宫廷使用的高级锦缎。春天正是农忙季节,“裁宫锦” 荒废了农事; 而“举国” 均裁,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裁好的宫锦做什么呢?一半作马障,一半作船帆。这一答案让人瞠目结舌,连挡泥的马障与船上的风帆都要用宫锦制作,可见其奢华到什么程度,更兼以数量之巨大。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隋炀帝南游的场景: 千帆万马,富丽堂皇,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极尽铺张糜费。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百姓的日子自然苦不堪言了。
    本诗选材巧妙,剪裁精当。诗人写这样的诗,也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借古讽今的味道。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