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书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李白)

时间:2020.05.06 03:38:04 编辑:文言文

  览镜书怀全文: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览镜书怀全文翻译: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扪心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览镜书怀字词句解释:

  “桃李”句: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结满果实,自然会有人来采摘,树下也会因此踩出一条路来。

  南山皓:即商山四皓。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王琦注:“南山皓,谓汉之四皓。四皓在秦时始入蓝田山,后又入地肺山,汉时匿终南山。”《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织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侍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览镜书怀全文拼音版注释:

  dé dào wú gǔ jīn , shī dào huán shuāi lǎo 。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zì xiào jìng zhōng rén , bái fà rú shuāng cǎo 。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mén xīn kōng tàn xī , wèn yǐng hé kū gǎo ?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táo lǐ jìng hé yán , zhōng chéng nán shān hào 。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意思翻译、赏析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出自唐代李白的《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

  • 望月有怀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望月有怀】全文: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望月有怀】全文翻译: 清泉映出株株枝叶稀疏的古松,不知...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翻译、赏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自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意思翻译、赏析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出自唐代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