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时间:2020.05.13 09:05:48 编辑:文言文

  • 作品原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品点评
  • 作者简介
目录

作品原文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品注释

⑴邯郸(Hán 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作品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作品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作品点评

宋人范希文《对床夜语》:“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葬于洛阳,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诗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通畅、朴素、内容充实,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翻译、赏析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滑稽列传》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

  •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从军行七首·其四》系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从军行七首其四。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原文 从...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意思翻译、赏析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意思翻译、赏析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出自唐代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