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五十一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
道生之①,德畜之②,物形之,势成之③。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④。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⑤;养之覆之⑥。生而不有⑦,为而不恃⑧,长而不宰⑨。是谓“玄德”。
〔注释〕 ①之:指万物。 ②畜:畜养、养育。 ③势:指一种势力、势能。释德清注:“势者,凌逼之意。若夫春气逼物,故物不得不生。秋气逼物,故物不得不成。”(《老子道德经解》)势成之:帛书甲乙本均作“器成之”。器成之,器成其器(高亨《老子注译》)。 ④莫之命而常自然:蒋锡昌说:“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即在于不命令或干涉万物,而任其自化自成也。”(《老子校诂》) ⑤亭之毒之:河上公注:“成之熟之。”高亨说:“‘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老子正诂》) ⑥养:傅奕本作“盖”。 ⑦有:占有、据有。 ⑧为:指活动、推动。 ⑨长:长养、长成。宰:主宰、宰制。
〔赏析〕 本章老子再一次论“道”。老子认为“道”以“无为”的方式养育万物,成就万物,覆盖万物。但“道”并不自以为对万物有功,不占有万物。这种品德,老子称为深远的、看不见的“玄德”。
老子所说的“道”生养万物的过程,归纳起来,可以说:“一、人物由‘道’产生;二、‘道’生万物之后,又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道’分化于万物即为‘德’);三、万物依据各自的本性而发展个别独特的存在;四、周围环境的培养,使各物生长成熟。”(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这也被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作为大自然的秩序的‘道’,使得万物发生并且支配万物的一切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第十章《道家与道家思想》)。而这其中的“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又被陆希声解释为:“禀其精谓之生,含其熟谓之畜,遂其形谓之长,字其材谓之育,权其成谓之亭,量其用谓之毒,保其和谓之养,护其伤谓之覆。”(引自魏源《老子本义》)
更为重要的是,“道”生万物,或“道”支配万物,所靠的是一种自然力而非强制力,所以李约瑟博士称此为“是靠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然曲率”。
也因为是靠自然而然,所以这“道”生之而不执有,既为之而不矜恃,既长之而不宰制;换言之,这“道”于万物是生不辞劳,施不求报。由此老子由“道”推向“德”,将此称为“玄德”。再由此推向社会人生,如能有这种道德存在于世,这社会将被人感到是多么的宽松和温暖!所以陆希声接着说到:“营魄章(十章)言人同于道德,此章言道德同于人,是以其词同而理通也。”(《道德真经传》)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