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蜀西至剑门古诗带拼音版注音及全文翻译
《幸蜀西至剑门》是唐代诗人李隆基于至德二年(757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李隆基幸蜀西至剑门古诗带拼音版注音版、注释及全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幸蜀西至剑门古诗注音版
幸蜀西至剑门古诗带拼音版
《 xìng shǔ xī zhì jiàn mén 》
《幸蜀西至剑门》
táng · lǐ lóng jī
唐·李隆基
jiàn gé héng yún jùn , luán yú chū shòu huí 。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cuì píng qiān rèn hé , dān zhàng wǔ dīng kāi 。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guàn mù yíng qí zhuǎn , xiān yún fú mǎ lái 。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chéng shí fāng zài dé , jiē ěr lè míng cái 。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幸蜀西至剑门古诗注释
(1)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
(2)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3)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4)乘时:造就时势。
(5)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幸蜀西至剑门古诗全文翻译
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
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幸蜀西至剑门古诗赏析
《幸蜀西至剑门》先描写剑阁之高峻险要,高到云层之上,险到两壁千仞,笔法凌绝,然后笔锋突然转折,由写景色到发议论,这透露出诗人跌宕起伏的心理反应,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二句,开篇扣题,力度千钧。剑阁天险,銮舆人主,铢两悉称。“峻”是剑门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险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诗中不去写山,只抓住山腰“横云”这一特定景观来写: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层云,此刻只是层层低徊于剑门腰际,足见山高岭峻路险。“横”字,描绘出层云叠起,横截青峰,与峻伟山势,共同构成一种浩然雄劲的气势。经过首句先声夺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舆返京,经行剑阁情事。《春秋》为尊者讳,天子逃窜,每称“出狩”,用来不免难堪。但“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又很能显出诗人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幸蜀西至剑门》颔联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互文见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渲染山色之美,诗人回京经过剑阁,虽已是十月初冬时分,但南国天气,正是枫叶流丹、青松积翠的好季节。山路萦绕,只见座座山峦,红绿纷呈,丹翠辉映。“千仞合”写道路险阻。皇舆经行,抬头看去,剑门七十二峰拥挤堆叠,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闭合的大门。山势最险处,“峭壁中断,两岩相嵌,形似剑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开”形象道路之险。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落笔于事,事中见景,这两句写道路之曲。仪仗左转右转,旌旗摇动,乘舆前行,反觉是路边的树木山石在转移倒退。“仙云”呼应首联“横云”,山中之云;远看阴浓层叠,等到拂马而来,却丝丝缕缕,轻灵洁白,使人看了,顿觉澄洁清爽,加上地势之高,如入仙境。
《幸蜀西至剑门》尾联“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是就剑阁石壁所勒张载铭文发议论。张氏在《剑阁铭》中明确提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并在文尾声明撰铭宗旨:“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汉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钟,在德不在险。诗人读罢铭文,深有同感。面对铭文,诗人也不会忘记,他追求享受、滥用佞人,与这次动乱的发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免感叹自己昔日之非,不无悔恨。因此对张载的识见才华十分称赏:“嗟尔勒铭才”。
《幸蜀西至剑门》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上一篇:横溪堂春晓古诗带拼音版注音及翻译(虞似良)
下一篇:过野叟居古诗拼音版注音版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