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杜甫拼音版古诗翻译

时间:2022-02-06 12:08:07 编辑:文言文

悲陈陶杜甫拼音版古诗

bēichéntáo
táng ·
mèngdōngshíjùnliángjiāzixuèzuòchéntáozhōngshuǐ
kuàngtiānqīngzhànshēngwànjūntóng
qúnguīláixuèjiànréngchàngyǐnshì
rénhuímiànxiàngběigèngwàngguānjūnzhì

悲陈陶古诗翻译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悲陈陶注释

1、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2、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3、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5、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血:一作“雪”。

6、仍唱:一作“捻箭”。都市:指长安街市。

7、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长安的人民。回面:转过脸。

8、“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悲陈陶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悲陈陶》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悲陈陶》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以上是【悲陈陶杜甫拼音版古诗翻译】的内容介绍,供大家参考,如若有误,欢迎指正。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唐代: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 《潼关吏》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品点评 作者简介 目录 作品原文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 《绝句二首》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带注音版及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带注音版及意思”由文言文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小学阶段只学习文中第五段,该文章一共七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

  • 赠李白古诗带拼音及意思(杜甫)

    “赠李白古诗带拼音及意思(杜甫)”由文言文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赠李白全文(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