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被》《赠渔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芦花被》《赠渔父》阅读理解题
《芦花被》
[元]贯云石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曰:“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赠渔父》
[唐]杜牧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注】鸳鸯:绣在绫绢上的鸳鸯图案。独醒:出自《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芦花被》第二联写西风袭来的雪夜,诗人因身盖芦花被御寒,不觉得冷,于是安然入梦。
B.“青绫莫为鸳鸯妒”一句,诗人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青绫”不要妒恨主人拿它换芦花被。
C.《赠渔父》和《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舟”意象寄寓了相似的情感。
6 D.《赠渔父》“不曾逢著独醒人”一句借用屈原的典故来抒情,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2、两首诗中的渔翁形象“同中有异”,请简析。
《芦花被》《赠渔父》阅读答案
1、A 。【雪夜,错。因芦花被轻和白,故盖上像雪一样,非实写雪。】
2、同:两首诗中的渔翁都有高洁的品格。
异:《芦花被》中的渔翁虽年老清贫,但高洁的名声不亚于古今名士,是清高雅洁的形象。《赠渔父》中的渔翁独自长隐于静谧之地,是孤高自傲的形象。
《芦花被》赏析
全诗紧扣“芦花被”的“清”与“香”来抒情言志。序文中“仆尚其清”四字。明确表达了诗人以锦缎换芦花被的真实动因。一个“清”字,具有双重意蕴。既指洁白清纯而颇含淡淡香味的芦花被;又指渔翁远避世俗、自食其力、虽清贫但雅洁的高尚情操,此乃诗人所“尚”渔翁之处。
首联“采得芦花不浣尘,翠蓑聊复藉为茵”。第一句便突出芦花一尘不染的清纯特征,隐寓着诗人“尚清”的思想情结。诗人将渔翁用芦叶编织成的青翠的蓑衣铺垫在船舱内当作褥子,他躺在这条没有尘埃的褥子上,盖着一尘不染、松软如绵的芦花被,似乎觉得自身也通体洁净起来。
颔联“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进一步描写诗人身盖芦花被神奇美妙的感受。
在古典诗文中,“西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总是萧瑟凄凉的。然而,在贯云石笔下的“西风”,此刻却似乎平添了一分温馨与多情。“西风”不但没有“刮”凉诗人的心境,反而将他温柔地 “刮”进了秋高气爽、寥廓无垠、晶莹澄澈的美妙梦境中去了。在夜月清辉的朗照下,诗人拥盖着洁白松软的芦花被,闻着其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芦花清香,他已完全融化在如此纯净香美的世界里了。“西风刮梦秋无际”,既是直接写天地的辽阔,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 “夜月生香雪满身”,实写芦花被一尘不染的清香,也比喻纯洁无瑕人品的可贵。它既是对渔翁高洁美德的赞扬,又是对自身追求高洁情操的写照。诗人置身于这似梦非梦的纯美世界里,驾着“西风”梦游于寥廓的天空。尽情地享受着芦花的清香,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之乐。
颈联“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这二句采用的是双关、拟人的手法。“毛骨” 之“老”,是实写芦苇已干枯,又是喻指渔翁年纪已老,但他虽清贫但高洁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诗人由芦花被想到“毛骨已随天地老”的芦苇,又由芦苇之“老”想到饱经风霜的年迈渔翁,进而想到他“声名不让古今贫”的淡泊、高洁、质朴。这就是诗人所要歌颂与追慕的美好情操与人格。
尾联“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诗人宕开一笔,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绣满鸳
鸯的“青绫”(锦缎)说:你不要妒恨主人当初拿你来交换芦花被的举动啊,因为在芦花被中饱含着渔翁淡泊的隐逸生活与高洁的思想情操,这就是我所向往与追慕的人生境界啊。从这一
拟人化的劝慰中。更见出诗人厌浊尚清、矢志隐逸的执着人生态度。“欸乃声中别有春”句,化用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增添了浓厚的隐逸情趣。诗人通过与渔翁的接触,又通过拥盖芦花被美妙神奇的感受,写出了尘世间的富贵荣华不足羡慕。只有像渔翁那样无拘无柬地出没于江湖、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隐逸生活,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美好的归宿。这或许是诗人决意弃官的原因吧,也是诗人后来隐居杭州至死不仕的原因吧。诗人以 “欸乃声中别有春”收尾,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
该诗写作者以诗换芦花被事。借芦花的清香洁白,抒写作者蔑视富贵功名的高洁胸怀,语言清新雅洁,确是一首好诗 。
以上内容“《芦花被》《赠渔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由文言文(www.wywzj.cn)整理,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次韵答彦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下一篇:《独漉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