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倚危亭》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21-07-21 12:36:35 编辑:罗国彪

《八六子·倚危亭》阅读理解题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①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②天与娉婷③。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④,黄鹂又啼数声。

【注】①刬:同“铲”。②无端:无缘无故地,没有由来。③娉婷:美貌,指美人。④销凝:消魂凝恨。

1、本词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之情,词眼是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结合手法,请加以赏析。

《八六子·倚危亭》阅读理解答案

1、(1)离别相思。(2)恨。

2、(1)一个“念”字领起,引出回忆,想起于“柳外”“水边”与红袖佳人分别时的情景,这是虚写,抒发了怆然暗惊的感受;“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回溯别前之欢,这也是虚写。

(2)实写眼前的芳草,用“芳草”来比喻恨,写出离恨的无休无尽;实写晚风之中的片片落花、乍晴之后的蒙蒙残雨以及几声惊断怀旧思绪的黄鹂啼鸣,词人目所到之处皆凄凉、凄迷,于离愁中又平添几分怨恨。全词虚实结合,道尽了心中一个“恨”字。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把握情感,赏析语言。该题要求理解把握诗歌的主旨,判断出诗眼。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词中“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意思是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正销凝”,意思是我的愁思正浓。这些词句都表明本词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这种离愁相思让词人伤感不已,这种情感贯穿全词,“倚危亭,恨如芳草”中“恨”就是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词。因此词眼是“恨”。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本题要求赏析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词人想起了与红袖佳人分别时的情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词人回忆之前和佳人相见的情形,都是虚写。“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词人用眼前“芳草”来写离恨的无休无尽。“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黄鹂又啼数声”词人以眼前晚风之中的片片落花、乍晴之后的蒙蒙残雨,以及黄鹂的啼鸣,在抒写离愁中表达了一些怨情。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以上内容“《八六子·倚危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由文言文(www.wywzj.cn)整理,供大家参考。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西江月·遣兴》阅读理解答案

    《西江月遣兴》阅读理解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下列对...

  • 咏梅阅读答案(高启)

    高启《咏梅》阅读理解题 《咏梅》 高启【1】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

  • 《精卫》阅读理解答案

    《精卫》阅读理解题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