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吴王书文言文阅读翻译
谏吴王书文言文阅读
臣闻得全
夫以一缕之任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却背而走,迹逾多,影
太山之霤
谏吴王书文言文注释
1、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2、聚,村落。
3、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4、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5、语见《孝经·圣治》。这里说“父子”下面说“臣”,这是说父子君臣的道理是一样的。
6、这话的意思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中的“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的意思相近。恻怛(dá),等于说恻隐,有怜悯的意思。
7、任,负担。
8、方,将。
9、系,用如名词,指缕。镇,压,指加上重量。
10、这是说出得来与出不来,其间相差极微。隐喻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决定于今日,已经很急迫了。
11、脱,指脱离灾祸。
12、累卵,堆叠起来的蛋。
13、天命,天所赋予的。上寿,指百岁以上。
14、弊,尽,指享尽。
15、景,影的本字。《文选》即作“影”。迹,脚印子。
16、阴,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7、汤,热水。凔(chuàng),冷。
18、扬,指以勺舀起沸水再倾下,使之散热。
19、这是说:我所见甚远,养由基只见百步之内,与我相比,养由基等于是未知操弓持矢。
20、纳,接受。与下文“绝”字为反义词。
21、溜(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22、极,桔槔上的横木。绠(gěng),汲水的绳子。干(幹),通“榦”,指井梁。这话大意是说:桔槔上横木所系的绳子可以断干。
23、靡,通“摩”(依王先谦说),摩擦。
24、铢(zhū),古代量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25、径,直接。
26、如,《文选》作“而”,今依《汉书》。蘖(niè),树木被伐去后新长出来的嫩芽。
27、搔,这里指用脚趾挠。
28、擢,拔,揪。拔,指拔出来。
29、砻(lóng),也是磨。底厉,《文选》作“砥砺”,也是磨。
30、树,动词,栽。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枚乘(?—公元前140),字叔,西汉初时淮阴人。初与邹阳等在吴王濞手下供职,任郎中,以文辞著称。吴王谋反,枚乘上书谏阻。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至梁孝王门下。吴王起兵后,枚乘又上书劝谏。七国反叛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弘农,汉郡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不久,辞去。武帝即位,召他进京,死在路上。枚乘善于辞赋,所作《七发》今传于世。《汉书》有《枚乘传》。
昔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笮之塞,东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笮,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富实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饟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
以上“谏吴王书文言文阅读_谏吴王书文言文翻译”内容由文言文(www.wywzj.cn)搜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江南逢李龟年古诗原文及意思
下一篇颍滨遗老传文言文阅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