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阅读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阅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翻译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平日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公孙仪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先生您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为什么?」公孙仪说:「正因为喜爱吃鱼才不肯接受。如果接受别人的鱼,对人难免就得低声下气,可能会违法;违法就会免除相位;相位一免,虽然想吃鱼,谁还会给?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长久自给自足。」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注释
1:「公孙仪」春秋时期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
2:「相鲁」任鲁国的相。相,辅佐国君的最高官吏。在这里译为做宰相。
3:「公仪子」即公仪休。子,对人的敬称
4:「夫子」对男子的尊称
5:「即」假如
6:「下人之色」迁就他人
7:「嗜」特别喜欢,很爱好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启示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由法家的利益观去阐释,公孙仪爱吃鱼,可不受鱼。公孙仪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给我们的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然而这并不是完整的解释。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天人三策》
这是关于公孙仪的另一个故事,由此可见,公孙仪的道德品质大于今天人所能想象的,所以说人心不古,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判断古人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德与法的辩证关系也有所体现。
由此两篇文章的对比也可看出,法家与儒家之间,关于人生的利益和道德衡量基点不同之处。
以上“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阅读_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翻译”内容由文言文(www.wywzj.cn)搜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弦章辞鱼文言文阅读翻译
下一篇明史·冯琦传文言文阅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