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子驾豕

时间:2019-10-03 02:06:37 编辑:文言文

  【文言文】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子以⒃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⒆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4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翻译】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就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您,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大概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注释】

  商於(wū)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犊:小牛。

  以:用来。

  乃:于是,就。

  豕(shǐ):猪。

  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尤:责备。

  过:犯错(此时为动词)。

  当:应当。

  以:用。

  以:凭借。

  其:代(牛的)。

  之:结构助词,的。

  淖(nào):烂泥。

  以:用。

  几:差不多,几乎。

  诏:告诉,告诫。

  以,:以为,认为。

  服田:驾牲口耕田。

  犹:如同。

  牧:统治、管理。

  以:以为,认为。

  以:用。

  顾:回头看。

  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赏析】

  商於子对国家现状很不满,认为国君不能任用贤人来治理国家,于是想办法要奉劝国君和宁毋子。宁毋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但不去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不去向统治者直言.事后还用“激愤”来掩饰自己理屈词穷的窘况,显然是一个固守教条又十分虚伪的人。

  【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责备) 

  吾悯而诏子 (告诉)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统治,管理)

  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 (回头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与“皆以美于徐公”的“以”相同的一项是(B)

  A.无犊以耕

  B.子以予颠之倒之

  C.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

  D.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3.说出下面句子的现代意思。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答: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套上后又挣脱,一天也不能耕完一小块田。

  4.文中商於子以自己“以豕代耕”之事来说明怎样深刻的道理?

  答:国君不任用贤人治国就像自己不用牛耕田一样,祸害很大。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勉渝儿辈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勉谕儿辈》是明朝周怡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1、文言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

  • 白居易自述苦学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自述苦学文言文翻译】白居易早年苦学翻译 文言文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

  • 勉谕儿辈文言文翻译注释 勉谕儿辈文言文启示

    《勉谕儿辈》作者是明朝的周怡。 【文言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

  • 盗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盗牛文言文道理

    【文言文】 版本一 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曰...

  • 罴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罴说文言文的道理

    【文言文】 罴说⑴ 鹿畏貙⑵,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⑶,绝有力而甚害人焉⑷。 楚之南有猎者⑸,能吹竹为百兽之音⑹。寂寂持弓矢罂火⑺,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⑻,伺...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