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亭记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尚节亭记》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绍兴黄中立喜欢植竹,又在竹林中建造亭台,起名“尚节亭”。刘基撰写这篇记文,记叙建造修葺的缘由,并以此展开议论,抒写个人怀抱。是台阁名胜一类的记文。以下是尚节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尚节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尚节亭记文言文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⑴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⑵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⑶,坐右之器以欹⑷;或以之比德⑸而自励,或以之惩志⑹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⑺,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⑻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⑼备矣;无庸⑽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⑾为液⑿,为瘿肿⒀,为樛⒁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⒂则是,在季子⒃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⒄则宜,在曾子⒅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⒆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⒇:“行前定则不困。”平居(21)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22)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23)?
尚节亭记文言文翻译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尚节亭记文言文注释
[1]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2]特:只是
[3]环以象:即象牙环。《礼·玉藻》:“孔子佩象牙环五寸,而綦组绶。”
[4]欹(qī):即欹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
[5]比德:同心同德。
[6]惩志:儆戒、鉴戒。
[7]黄中立:人名,生平不详。
[8]柯:草木的枝茎。
[9]大易:指《易经》。
[10]无庸:不须、不必。
[11]瞒:通樠,渗出貌 。《庄子·人间世》:“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
[12]液:汁液。
[13]瘿(yǐng)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
[14]樛(jiū)屈:树木向下弯曲。
[15]泰伯:一作太伯。《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遂立季历,传国至昌,是为文王。文王卒,其子发立,遂克商而有天下。
[16]季子:即季札。《史记·吴太伯世家》:“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17]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后用以形容君子固穷,以死守节。
[18]曾子:曾参,春秋鲁国人。字子舆,孔子弟子,事亲至孝,尝耘瓜误断其根,父怒,援杖击之,几死。有顷复苏,鼓琴而歌。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陷父不义,安得为孝乎?”参闻之,遂造孔子谢过也。
[19]胶:拘泥。
[20]“《传》曰”句:传曰,指《礼记·中庸》。原文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1]平居:平时、平素。
[22]裕如:本意是丰足,后用以谓从容不费力,如应付裕如。
[23]岂苟然哉:意即: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
尚节亭记阅读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睡:打瞌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 )
A.①育宗显如子②不暂出户限
B.①含食哺诸儿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
【参考答案】
答案1、C(购买)
答案2、C(A、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B、①指喂养年幼的孩子们,②教诸子读书,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D、①是对诸子的要求。)
答案3、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丈夫担心自己死后,赵氏一人不能保全孩子。)
答案4、(1)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2)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上一篇:赵广誓死不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下一篇: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