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针指南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时间:2020-01-16 20:06:47 编辑:文言文

  《磁针指南》记载了磁针的制作方法及其特性。沈括通过实验观察,对一些磁学现象提出新的见解。

文言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翻译

  有特别技能的人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但是常常略微偏东,不全指向正南。把磁针漂浮在水面上多半摇晃不定。在指甲上或碗边上也都可以安放磁针,这样针转动更迅速,但这些东西坚硬光滑,针很容易坠落下来,不如用丝线悬挂的办法为最好。这种方法是:抽取新丝棉中的单股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悬挂在无风的地方,那么磁针经常指着南方。其中也有磨了而指着北方的。我家指南、指北的磁针都有。磁石的指南,好比侧柏树叶的指西,没人能知道它们的原理。

启示

  到了宋代,指南针被广泛地运用于航海,成为辨识方向的主要仪器。沈括发现,用天然磁石磨铁针,能使铁针磁化。这一发现,不仅在我国,即使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发现了磁针偏差现象,即现代科技术语所谓的磁偏角。指出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之所以能断言磁针偏差,是因为当时已经精确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方位,并使用了灵敏度很高的指南针来测量的结果。这一发现,比欧洲哥伦布于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观测到磁偏角现象,早四百多年。

  验证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通过分析比较,确认缕悬法为最好。现代一些指南仪器采用的悬挂式磁针,就是沿用了这一方法。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兹举其要点:公元1070(熙宁三年),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公元1075(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正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睡,有效地抵御西夏。沈括一向重视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等,希望促进国家强盛。沈括在从政的同时,一生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记载。所进行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早于欧洲400多年,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沈括平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顾炎武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注释 顾炎武手不释卷启示

    文言文 凡先生之游⑴,以⑵二马三骡载书自随(3)。所至厄塞(4),即(5)呼老兵退卒询(6)其曲折(7);或(8)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9)坊肆(10)中发(11)书而对勘(12)之。或径行(13)平原大野,无足(14)留意,...

  • 答李几仲书文言文翻译|道理 答李几仲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李几仲书》是由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写给李几仲的一封劝勉信。 【文言文】 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

  • 邓羌义勇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

    1、文言文 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邓羌请之曰:成,大将也,宜宥③之。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羌固请曰:成,羌之...

  • 熊与坎中人文言文翻译 熊与坎中人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y),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

  • 夔有一足文言文翻译 夔有一足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 鲁公问孔子说...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