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入瓶
文言文
万村石氏之妇,祟于狐[1],患之,而不能遣[2]。扉后有瓶,每闻妇翁来,狐辄遁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而不言。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其口;置釜中,燂汤而沸之[3]。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妇不语。号益急,久之无声。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翻译
万村石家的媳妇,被狐狸精缠上,一家人很担忧,却打发不走它。妇人门后有个瓶,每次听见妇人的公公回来,狐精就藏入瓶内。妇人多次看在眼里,便记在心里,也不吭气。
一次,狐又钻入瓶内,妇人急忙用棉絮塞住瓶口,把瓶放到锅里煮。瓶热后狐狸在瓶内喊:“太热了,别胡闹!”妇人不答话,继续煮。狐精在瓶里喊得更急,时间一长就听不到动静了。妇人拔开塞子看时,仅有一堆毛和几滴血而已。
注释
[1]祟于狐:受到狐的扰害。祟,鬼神加于人的灾患。《说文》:“祟, 神祸也。”
[2]遣:驱除。
[3]燂(tán )汤而沸之:把水加温直至烧开。燂,烧热。汤,热水。
寓意赏析
《狐入瓶》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全文简短,刚过百字。《狐入瓶》简要介绍了一个妇人巧计杀死祸害自己的狐狸的故事,说明了坏人虽然能害人,只要人们敢于反抗,他们最终会被制服。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