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犬
文言文
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1],厌冗扰,徙斋僧院。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2],竟夜不成寝。食后,偃息在床[3]。忽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两寸许;骑马大如蜡[4];臂上青鞲[5],有鹰如蝇;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公方凝注,忽又一人入,装亦如前,腰束小弓矢,牵猎犬如巨蚁。又俄顷,步者骑者,纷纷来以数百辈,鹰亦数百臂[6],犬亦数百头。有蚊蝇飞起,纵鹰腾击,尽扑杀之。猎犬登床缘壁,搜噬虱蚤,凡罅隙之所伏藏,嗅之无不出者。顷刻之间,决杀殆尽[7]。公伪睡睨之。鹰集犬窜于其身[8]。既而一黄衣人,着平天冠[9],如王者,登别榻,系驷苇篾间[10]。从骑皆下,献飞献走[11],纷集盈侧,亦不知作何语。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12]。
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蹑履外窥[13],渺无迹响。返身周视[14],都无所见;惟壁砖上遗一细犬。公急捉之,且驯。置砚匣中,反覆瞻玩。毛极细茸,项上有小环。饲以饭颗,一嗅辄弃去。跃登床榻,寻衣缝,啮杀虮虱。旋复来伏卧。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公卧,则登床箦[15],遇虫辄啖毙,蚊蝇无敢落者。公爱之甚于拱壁[16]。一日,昼寝,犬潜伏身衅。公醒转侧,压于腰底。公觉有物,固疑是犬,急起视之,已匾而死[17],如纸剪成者然。然自是壁虫无噍类矣[18]。
翻译
山西省的卫中堂,当年做秀才的时候,厌烦家中杂务的干扰,就搬到一所寺院里读书。可寺院的臭虫、蚊子、跳蚤非常多,竟使他终夜睡不着觉。
一天,吃过饭后,他躺在床上休息。忽然看见一个小武士,头插雉翎,身高约二寸,骑着一匹只有蚂蚱那么大小的马,胳博上架着一只苍蝇大的措鹰,从外边进来,在屋里盘旋,走走跑跑。卫中堂正看得出神,忽然又进来一个小人,穿戴和前一个武士一样,腰中扎着小弓箭,牵着一只蚂蚁大小的猎犬。又过了一会儿,步行的、骑马的,又有数百人纷纷而来,共架着数百只鹰、牵着几百头猎犬,只要有蚊蝇飞起来,小武士们就放鹰腾空扑击,全都杀死。小猎犬则跳到床上,爬到墙壁上,搜吃跳蚤、臭虫。凡是藏在被褥和墙隙里的臭虫和跳蚤,没有小猎犬嗅不出来的,顷刻之间,全部扑杀死了,卫中堂假装睡觉,眯着眼偷偷地看着,鹰和猎犬都在他身上窜来跑去。接着一个穿黄衣服的人,头戴平天冠,好像是大王,登上另外一张床,把马拴在席子上。随从的人都下了马,小武士们有的献上蚊蝇,有的献上臭虫、跳蚤,纷纷嚷嚷也不知说的什么话。时间不长,大王登上一辆小车,卫士们匆忙上马,万马奔驰,纷纷扬扬像撒菽粒子,烟飞雾腾,不一会儿就散尽了。
卫中堂看得清清楚楚,又惊骇又诧异,不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急忙穿上鞋子偷偷往外看,已经无影无踪。他返回身四面看看,都没有看到什么,只有墙壁的砖上遗留下一只小猎犬。卫中堂急忙捉住它,小猎犬很温驯,卫中堂把它放在砚台的匣子里,反复瞻玩,见它的毛极细而且柔软,脖子上有个小环。喂它饭粒,它一嗅就走开。跳到床上,寻找衣缝,咬杀虮子虱子,吃饱了再回到匣子里趴着。过了一夜,卫中堂疑心它已经走了;一看,仍然蜷曲着趴在那里。卫中堂躺下,它就跳到床席上,遇到臭虫就咬死,蚊蝇没有敢落下来的。卫中堂非常喜爱它,比宝贝还珍贵。
一天,卫中堂白天躺着睡了,小猎犬偷偷地趴在他身旁。卫中堂醒了翻身,把它压在腰底下。卫中堂感觉身下有什么东西,怀疑是小猎犬,急忙起身一看,已经被压扁死了。但是从此墙壁上再没有活着的蚊虫了。
注释
[1]山右卫中常:卫周祚,山西曲沃人。明崇祯进士,官户部郎中。顺治时,历工、吏二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间,授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十四年卒,谥文清。《清史稿》二三八有传。山右,山西;以居太行山之右得名。中堂,内阁大学士的别称。
[2]蜰(féi 肥)虫:即臭虫,又名床虱。
[3]偃息:躺卧休息。
[4]蜡(zhà乍):借作“蚱”,蚱蜢,俗称蚂蚱。
[5]鞲:猎装上停立猎鹰的臂衣。
[6]数百臂:犹言数百只。臂,指停鹰的臂衣。
[7]决杀:决、杀同义;犹言杀戮、格杀。
[8]集:停落。
[9]平天冠:古代帝王所戴冠冕。平顶,前后有垂旒(玉串)。又叫通天冠。
[10]结驷苇篾(miè 灭)间:苇,苇片,所编为苇席;篾,竹篾,成条竹片,所编为簟席(竹席)。北方床炕常年铺苇席,夏日上又铺簟。句谓停车系马于二席相叠之边际。
[11]献飞献走:献纳猎获的“飞禽走兽”——蚊虱之类。
[12]斯须:须臾,片刻。
[13]蹑履:穿上鞋子。
[14]周视:环顾,四面观看。
[15]床箦:床上的席子。箦,卧席。
[16]拱璧:大璧,喻珍贵宝物。
[17]匾:通“扁”。
[18]无噍类:灭绝,无活者。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上一篇:聊斋志异龙取水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聊斋志异棋鬼文言文翻译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