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媪
原文
韩生居别墅半载,腊尽始返(2)。一夜,妻方卧,闻人行声。视之,炉中煤火,炽耀甚明。见一媪,可八九十(3),鸡皮橐背(4),衰发可数。向女曰:“食馎饦否?”女惧,不敢应。媪遂以铁箸拨火,加釜其上;又注以水。俄闻汤沸。媪撩襟启腰橐,出馎饦数十枚,投汤中,历历有声。自言曰:“待寻箸来。”遂出门去。女乘媪去,急起捉釜倾箦后(5),蒙被而卧。少刻,媪至,逼问釜汤所在。女大惧而号。家人尽醒,媪始去。启箦照视,则土鳖虫数十(6),堆累其中。
翻译
有个韩秀才,在别墅中住了半年,年底才回家。一天夜里,他的妻子正在床上躺着,忽然听见有人走路的脚步声。一看,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很旺,照得屋里非常明亮。见一个老太婆,年纪大约八九十岁,皮肤像鸡皮一样,还驼着背,头上稀疏的白发可以数得清。她对韩妻说:“你吃馎饦吗?”韩妻吓得不敢应声。
老太婆于是用铁筷子拨了拨炉火,把锅放到上面,又往锅里倒水。不一会儿就听见开了锅。老太婆撩起衣襟解开腰上的口袋,拿出数十个馎饦,放进锅里,历历有声。又自言自语地说:“等我找筷子来。”就出了门。
韩妻乘她出去,急忙起来端起锅把馎饦倒在竹席的后面。再蒙上被子躺下。过了一会儿,老太婆回到屋里,逼问锅里的馎饦哪里去了。韩妻吓得大声呼喊,家里的人全醒了,老太婆才离去。拿开竹席用火一照,原来是数十个土鳖虫,堆放在那里。
注释
(1)馎(bó博)饦(tuō拖):即“汤饼”,一种汤煮的面食,也叫“䬪饦”、“不托”。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齐民要术》卷九《饼法》:“馎饦,挼(nuó挪)如大指许, 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2)腊尽:年终。俗称旧历十二月为腊月。
(3)可:大约。
(4)鸡皮:形容老人皮肤皱折。橐背:驼背。橐,橐驼,即骆驼。
(5)箦(zé责):床席。
(6)土鳖: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毙”。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上一篇:聊斋志异章阿端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聊斋志异金永年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