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马

时间:2019-11-11 20:37:51 编辑:文言文

文言文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1],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2],阔盈尺,重百钩[13]。每按边[3],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4],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 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5],时 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6],横斜十余里。 状若藩篱[14],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15]之。司马又置之。 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7],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 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16]三,力疾陛辞[8]。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9]。” 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10]。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11],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12]。

翻译

  新城的王大司马名叫霁宇,在镇守北方边关时,曾经叫匠人铸造了把长杆大刀。刀宽超过一尺,重百钧。每次到边防上巡察时,就派四名兵士扛着这把大刀。他的仪仗随从到了那里,就把大刀放在那里的地上,故意让北边的人去提。他们用力去摇撼,大刀却一动不动。王司马暗中用桐木照着铁刀的样子做了一把木刀,宽窄大小一模一样,用银箔贴在刀上,时常骑在马上舞动大刀;北边各个部落的远远见了,没有不吃惊骇怕的。王司马又叫人在防线的外边埋上苇箔作为界墙,横向十余里长。形状好像篱笆墙一样,故意散布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的敌兵把苇箔全部拔掉放火烧了。王司马又命人设置上篱墙。接连烧了三次以后,他就叫人在苇篱下埋上火药石块设上引信。北方兵又来焚烧苇墙,火药石块猛然爆炸,北兵死伤很多。北兵逃走之后,王大司马又像以前那样设置上苇箔墙,北兵远远地望见就退走了。因此对王司马服服帖帖,敬若神明。

  后来王司马退休回家了,边塞上又有敌兵侵犯的警报,朝廷召他再去镇守边塞。王司马这时已经八十三岁了。他极力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进宫向皇帝当面辞行。皇帝劝慰他说:“只是劳你躺着处理边防事务罢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每到一处,就躺在军中的营帐之中。北人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因而借着议和的名义。要来验证一下消息的真假。掀开帘子,见王司马神气安闲地躺在床上,就都向着床跪倒拜见,吃惊地退出去了。

注释

  [1]“新城王大司马”句:王象乾,见卷一《四十千》注。镇北边:从明 代万历二十年至天启、崇帧间,王象乾四度总督宣大、蓟辽军务,力主款抚, 边境以安。史称“居边镇二十年,始终以抚西部成功名”。参康熙《新城县 志》七本传。

  [2]大杆刀:长柄大刀。

  [3]按边:巡视边防。按,巡行。

  [4]卤簿:扈从仪仗。汉以前汉帝王驾出用卤簿,以后下及王公大臣。卤, 护卫所用大盾。簿,谓扈从先后有序,皆载之簿籍。

  [5]银箔,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银薄”。银纸。

  [6]苇薄:苇帘;以绳编芦苇为之。薄,帘、席。

  [7]炮石:古代炮车用机括发石。中旬谓在炮石下埋以机括和火药,燃发 后杀伤敌人,仿佛后世之地雷。按,此段叙述,康熙《新城县志》作“相地 穿坎,痊火器植木签以侍”。

  [8]“后司马乞骸归”数句;天启中,王象乾以继母艰去官。天启七年, 明思宗即位,象乾即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行边。次年(即崇 帧元年)春陛辞赴任,时年八十三岁。事竟,复以疾乞休。祟帧三年,卒于 家,年八十五。见同上。

  [9]烦卿卧治:意谓借助重望,不芳而治。卧治,安卧治享,即不劳而洽。 语出《史记·汲黯列传》。

  [10]樟:通“帐”。指军中营帐。

  [11]坦卧:坦然高卧。安卧。

  [12]挢(jiǎo 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

  [13]钧: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

  [14]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

  [15]火:用火烧。

  [16]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聊斋志异狐妾文言文翻译

    原文 莱芜刘洞九官汾州,独坐署中,闻亭外笑语渐近,入室则四女子:一四十许,一可三十,一二十四五已来,末后一垂髫者,并立几前,相视而笑。刘固知官署多狐,置不顾。少间,垂髫者...

  • 聊斋志异役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山西杨医[1],善针灸之术;又能役鬼。一出门,则捉骡操鞭者,皆鬼物 也。尝夜自他归,与友人同行。途中见二人来,修伟异常[2]。友人大骇。杨 便问:何人?答云:长脚王。大头李,敬...

  • 聊斋志异马介甫白话文

    原文 杨万石,大名诸生也,生平有季常之惧。妻尹氏,奇悍,少迕之,辄以鞭挞从事。杨父年六十余而鳏,尹以齿奴隶数。杨与弟万钟常窃饵翁,不敢令妇知。然衣败絮,恐贻讪笑,不令见客...

  • 聊斋志异西僧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两僧自西域来[1],一赴五台[2],一卓锡泰山[3]。其服色言貌[4],俱 与中国殊异。自言:历火焰山[5],山重重,气熏腾若炉灶。凡行必于雨后,心凝目注[6],轻迹步履之[7];误蹴山石,则飞...

  • 聊斋志异小官人文言文翻译 聊斋志异小官人赏析

    文言文 太史某公[1],忘其姓氏。昼卧斋中,忽有小卤簿[2],出自堂陬[3]。马 大如蛙,人细于指[4]。小仪仗以数十队;一官冠皂纱,着绣[5],乘肩舆[6], 纷纷出门而去。公心异之,窃疑睡眠之讹...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