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
聊斋志异卷十二·雹神
原文
唐太史济武(1),适日照会安氏葬(2)。道经雹神李左车祠(3),入游眺。
祠前有池,池水清澈,有朱鱼数尾游泳其中(4)。内一斜尾鱼,唼呷水面(5),见人不惊。太史拾小石将戏击之。道士急止勿击。问其故,言:“池鳞皆龙族,触之必致风雹。”太史笑其附会之诬(6),竟掷之。既而升车东行,则有黑云如盖(7),随之以行。簌簌雹落,大如绵子(8)。又行里余,始霁。太史弟凉武在后(9),追及与语,则竟不知有雹也。问之前行者亦云。太史笑曰:“此岂广武君作怪耶!”犹未深异。安村外有关圣祠(10),适有稗贩客(11),释肩门外,忽弃双簏,趋祠中,拔架上大刀旋舞,曰:“我李左车也。明 日将陪从淄川唐太史一助执绋(12),敬先告主人。”数语而醒,不自知其所言,亦不识唐为何人。安氏闻之,大惧。村去祠四十余里,敬修楮帛祭具(13),诣祠哀祷,但求怜悯,不敢枉驾。太史怪其敬信之深,问诸主人。主人曰:“雹神灵迹最著,常托生人以为言,应验无虚语。若不虔祝以尼其行(14),则明 日风雹立至矣。”
异史氏曰:“广武君在当年,亦老谋壮事者流也。即司雹于东,或亦其不磨之气,受职于天。然业已神矣,何必翘然自异哉(15)!唐太史道义文章,天人之钦瞩已久(16),此鬼神之所以必求信于君子也。”
翻译
太史唐济武,到日照去为一姓安的人送葬。路经雹神“李左车祠”,便进去游览眺望。祠前有个水池,池水清澈见底,里面有几条红鱼正安详地游动;其中一条斜尾巴的游上水面吃食,见人也不害怕。唐济武便拾起块小石子,要打它玩,一个道士急忙阻止。唐济武洵问缘故,道士说:“池里的鱼都是龙类,打它会招致风雹。”唐济武讥笑道士太穿凿附会,不听他的话,还是打了鱼。
从祠里出来后,唐济武继续坐车往东赶去。不一会儿,一块黑压压的云彩,像盖子一样,罩在唐济武头顶上,随他一块前行,棉子大小的冰雹簌簌地落下来。又走了一里多路,天才放晴。唐济武的弟弟唐凉武走在后面,追上哥哥询问,唐济武竟不知下过冰雹;又问走在前面的人,都说不知。唐济武笑着说:“这难道是广武君在作怪吗!”心中还没感到有多奇怪。
日照安家村外有座关圣祠,一个小商贩正在祠门外放下担子休息,忽然抛了两个篓子,直奔入祠中,拔下架子上的大刀挥舞起来,口里说道:“我是李左车,明 天将陪同淄川的唐济武前来帮助安家送葬,先敬告主人一声。”说完,便清醒过来,并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也不认识唐济武是什么人。安家闻知,十分恐惧,村里离关圣祠四十多里路,急忙恭敬地备下祭品,到祠里哀恳祈祷,只求雹神怜悯,千万别屈驾前来。
唐济武赶到后,奇怪安家如此敬奉李左车,询问主人,主人说:“雹神一向最灵,常借活人的口说话,没一次不灵验的。如不虔诚祷告阻止他来,那明 天这里就要有大风雹了。” [3]
异史氏曰:“广武君在当初,也是深于谋划能干大事的一类人。即使在东方掌管风雹,或许也是因为他的不可磨灭的气概,受命于天。然而如今他已经是神仙了,何必还高傲地显扬自己呢!唐太史的道德文章,是举世钦佩敬重已久的,这就是鬼神一定要显示灵验而求信于君子的原因。”
注释
(1)唐太史济武:唐梦赉,字济武,别字豹岩。淄川县人。顺洽六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太史,官名。明清两代翰林院修撰国史,因称翰林为太史。
(2)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县。会安氏葬:为安氏送葬。会,会吊。《后汉书·周举传》:“其今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
(3)李左车:秦末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后归附韩信。韩信采用他的计谋先后攻克燕齐等地。相传其死后为雹神。
(4)朱鱼:红色鱼,指金鱼。
(5)唼呷(shà xiā匝霞):鱼类吞食吸饮的声音。
(6)诬:谎言。
(7)盖:车盖,形圆如伞的车篷。
(8)绵子:棉子。
(9)凉武:唐梦师,字凉武,监生。唐梦赉之弟。
(10)关圣祠:关帝庙。
(11)稗(bài拜)贩客:小商贩。稗,小。
(12)执绋(fú佛):送葬。绋,牵引灵车的绳索,古时送葬的人牵引灵车以助行进,因称送葬为执绋。
(13)楮(chǔ楚)帛:犹言楮钱,旧时祀神所用的纸钱。
(14)尼:阻止。
(15)翘然自异:自高而异于他神。翘,举也,指自裔自傲。
(16)天人:天上和人间。钦瞩:钦佩重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上一篇:聊斋志异毛大福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聊斋志异李八缸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