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时间:2019-08-12 19:47:18 编辑:文言文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注释】

  (1)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2)乍:突然、忽然。

  (3)怵惕:惊惧。侧隐:哀痛,同情。

  (4)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5)要(ya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孟子”相关文章】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原文】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译文】 高子说:禹的音乐超过周文王的音乐。...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九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九节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 孟子说:议论别人的不善之处,由此引起的后患该怎么办呢?...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原文】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