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带拼音版
【 劝学 】
二曰 : 先王之教 , 莫荣於孝 , 莫显於忠 。 忠孝 , 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 显荣 , 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 , 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 , 此生於不知理义 。 不知义理 , 生於不学 。 学者师达而有材 , 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 圣人之所在 , 则天下理焉 。 在右则右重 , 在左则左重 , 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 若此则名号显矣 , 德行彰矣 。 故师之教也 ,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 , 而争於道 。 其人苟可 , 其事无不可 。 所求尽得 , 所欲尽成 , 此生於得圣人 。 圣人生於疾学 。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 , 未之尝有也 。 疾学在於尊师 。 师尊则言信矣 , 道论矣 。 故往教者不化 , 召师者不化 ; 自卑者不听 , 卑师者不听 。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 , 而以强教之 , 欲道之行 、 身之尊也 , 不亦远乎 ? 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 , 而以自行 , 欲名之显 、 身之安也 , 是怀腐而欲香也 , 是入水而恶濡也 。 凡说者 , 兑之也 , 非说之也 。 今世之说者 , 多弗能兑 , 而反说之 。 夫弗能兑而反说 , 是拯溺而 垂之以石也 ,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 使世益乱 、 不肖主重惑者 , 从此生矣 。 故为师之务 , 在於胜理 , 在於行义 。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 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 上至於天子 , 朝之而不惭 。 凡遇合也 , 合不可必 。 遗理释义 , 以要不可必 , 而欲人之尊之也 , 不亦难乎 ?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後尊 。 曾子曰 :“ 君子行於道路 , 其有父者可知也 , 其有师者可知也 。 夫无父而无师者 , 馀若夫何哉 !”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 曾点使曾参 , 过期而不至 , 人皆见曾点曰 :“ 无乃畏邪 ?” 曾点曰 :“ 彼虽畏 , 我存 , 夫安敢畏 ?” 孔子畏於匡 , 颜渊後, 孔子曰 :“ 吾以汝为死矣 。” 颜渊曰 :“ 子在 , 回何敢死 ?” 颜回之於孔子也 , 犹曾参之事父也 。 古之贤者与 , 其尊师若此 , 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
吕氏春秋劝学翻译
先王的政教中,投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的了。忠孝是作君主、父母的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荣是作子女、臣下的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作君主、父母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作子女、臣下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子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言语就会被人信从,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应召去教的老师不可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凡处于不可能受到教化、不会听从教诲的地位,自己随意行事,尽管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说教,应该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硬性说教。如今世上说教的人,大多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却反去硬性说教。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硬性说教,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用石头让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社会越发混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乱就都由此产生了。
所以,做老师的要务在于依循事理,在于施行道义。只要事理被依循,道义得以树立,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对他们不敢轻慢,即使上至于天子朝拜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羞愧。大凡师徒相遇而和洽的情况不可能一定实现。如果有难遗弃事理,抛掉道义,去追求不一定实现的东西,并想要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施行道义,然后才能尊显。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纪·孟夏纪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