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简选原文带拼音版
【 简选 】
三曰 : 世有言曰 :“ 驱市人而战之 , 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 ; 老弱罢民 , 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 ; 离散系系 , 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 ; 锄櫌白梃 , 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 。” 此不通乎兵者之论 。 今有利剑於此 , 以刺则不中 , 以击则不及 , 与恶剑无择 , 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 。 简选精良 , 兵械銛利 , 发之则不时 , 纵之则不当 , 与恶卒无择 , 为是战因用恶卒则不可 。 王子庆忌 、 陈年犹欲剑之利也。 简选精良 , 兵械銛利 , 令能将将之 , 古者有以王者 、 有以霸者矣 , 汤 、 武 、 齐桓 、 晋文 、 吴阖庐是矣 。 殷汤良车七十乘 , 必死六千人 , 以戊子战於郕 , 遂禽推移 、 大牺 , 登自鸣条 , 乃入巢门 , 遂有夏 。 桀既奔走 , 於是行大仁慈 , 以恤黔首 , 反桀之事 , 遂其贤良 , 顺民所喜 , 远近归之 , 故王天下 。 武王虎贲三千人 , 简车三百乘 , 以要甲子之事於收野 , 而纣为禽 。 显贤者之位 , 进殷之遗老 , 而问民之所欲 , 行赏及禽兽 , 行罚不辟天子 , 亲殷如周 , 视人如己 , 天下美其德 , 万民说其义 , 故立为天子 。 齐桓公良车三百乘 , 教卒万人 , 以为兵首 , 横行海内 , 天下莫之能禁 , 南至石梁 , 西至酆郭 , 北至令支 。 中山亡邢 , 狄人灭卫 , 桓公更立邢于夷仪 , 更立卫于楚丘 。 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 , 锐卒千人 , 先以接敌 , 诸侯莫之能难 。 反郑之埤 , 东卫之亩 , 尊天子於衡雍 。 吴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 , 利趾者三千人 , 以为前陈 , 与荆战 , 五战五胜 , 遂有郢 。 东征至于庳庐 , 西伐至於巴 、 蜀 , 北迫齐 、 晋 , 令行中国 。 故凡兵势险阻 , 欲其便也 ; 兵甲器械 , 欲其利也 ; 选练角材 , 欲其精也 ; 统率士民 , 欲其教也 。 此四者 , 义兵之助也 , 时变之应也 , 不可为而不足专恃 。 此胜之一策也 。
吕氏春秋简选翻译
世人有一种言论说;“驱使市人作战,靠他们可以战胜敌手禄秩丰厚的武士和受过训练的士兵;靠老弱疲惫的百姓可以战胜敌手精壮、熟练的武士,靠散乱无纪的囚徒可以战胜敌手行列整齐的军队;靠锄櫌木棒可以战胜敌手的长矛利刃。”说这种言论的根本不通晓用兵之道。假如有一把锋利的宝剑,由于技艺不精,拿它来刺却刺不中敌手,拿它去击却击不着目标,这同手持劣剑没有什么分别,但为此在搏斗时就使用劣剑却不可。经过选拔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发动它们总不合时机,使用它们总不得适宜,这同统率劣等军队没有什么分别,但为此在战争中就使用劣等军队却不可。象王子庆忌、陈年那样的勇士,尚且还希望宝剑锋利,更何况一般人呢?经过选拔的、装备精良的军队,让有才干的将领统率它,古代有借此成就王业的,有惜此成就霸业的,商汤、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吴阖庐就是这样。
商汤率领精良的战车七十辆,不怕死的勇士六千人,在戊子那天与夏桀在郕地交战,抓住了桀臣推移、大牺。商汤进军鸣条,接着进入巢门,于是占有了夏的天下。夏桀已经逃跑了,在这时商汤发扬仁慈的美德,以抚恤百姓,一反桀的所作所为,拔举夏的贤人,顺应人民的意愿,远近的人都归附了他,所以扬称王天下。
周武王率勇士三千人,精选的战车三百辆,甲子那天,在牧野打败了商封的军队,纣被擒获。武王把贤人提拔到显贵的位置,举荐殷朝的遗老,询问人民的愿望,行赏及于禽兽,惩罚不避天子,亲近殷的士民百姓就象亲近周的士民百姓一样,看待另别人就象看待自己一样,天下赞美他的德行,万民喜欢他的仁义,所以武王立为天子.
齐桓公率领精良的兵车三百辆,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万人,作为大军的前锋,纵横驰骋于四海之内,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他率领军队向南到达石粱,向西到达酆,鄗,向北到达令支、中山攻陷了邢国,狄人灭亡了卫国,桓公在夷仪重建起邢国,在楚丘重建起卫国。
晋文公训练出具有五种技能的甲士十五人,让他们率领精锐的步卒一千人作为前锋,先同敌人交锋,没有任何诸侯能够抵挡。晋文公命令毁掉郑国城上的女墙,以便随时攻取,命令卫国的田垄一律东西向,以便自己的兵车通行无阻,并率领诸侯在衡雍尊奉周天子。
吴壬阖庐选拔力士五百人,善跑的士兵三千人作为军队的前锋,跟楚国交战,五战五胜,接着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吴王阖庐率军向东征伐一直打到庳庐,向西征伐一直打封巴,蜀,向北逼近齐国、晋国,号令在中原华夏各诸侯国榜行无阻。
所以,凡战争形势,山川险阻,用兵的人都希望它对自己有利,兵甲器械,都希望它锋刺坚固;选拔、训练武士,都希望他们精锐强壮,统率士卒,都希望他们训练有素。这四个方面是正义之师的辅助,是适应时势变化的凭借,不能没有,也不能一味依赖它,这是取胜的一种策略。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简选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简选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纪·仲秋纪文言文和译文